在前面的文章里,大丰跟大家分享了“如何选择合伙人以及怎样合理的分配股权”,这些都是属于公司初创期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你可能需要引进有某些特殊资源的股东或者有某些特殊技能的股东进入,也有可能是你身边的朋友看中了你的项目,想投资点钱进来一起干,这些都涉及到了不同类型的股东进入公司如何分配股权的问题。
常见的股东类型大致分为以下五类,分别是:资源型、资金型、管理型、顾问型和技术型。一般原则是:
资金型股东要溢价进入,根据投资金额,一般比例建议不超过30%。
资源型股东要量化进入,占股比例通常不超过10%。
管理型股东要全职进入,无论有几位管理型的股东,加起来总比例通常不超过30%。
顾问型的股东要评估结果进入,通常不超过5%。
技术型的股东要考核进入,如果你的公司不是技术型的公司,通常这个比例不超过10%。
01资金型股东要溢价进入
在创业的前期,资金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梦想也只是一个梦。那公司发展稳定以后,往往人才会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资本市场里面,现在投大钱占小股已经是一种共识。
现实中,一些创业者在项目发展初期缺资金,一般都会找自己的亲朋好友来投资自己,但大部分都是只投钱不干活的,如果是这种情况,我建议最好是溢价进入。不然这对于创业者本身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也最容易出矛盾的。
一般情况下,资金型股东通常是按照公司估值3-5倍的溢价进入,甚至是更高的价格,3-20倍的都有可能,这里估值的参考标准可以是公司的净利润,如果说你公司有利润的话;也可以是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也可以是公司的销售额、注册资金等等。一般建议,哪项对公司更有利就采用哪种方式估值。
举个例子:
比如说你的公司前期是万的启动资金,资金型股东投资了70万,但是只占了20%,这本身就是溢价进入的原则,此时公司的估值就是万,这也很合理,因为资金型股东只出钱不干活,而干活的股东辛辛苦苦的在为公司付出人力的因素,创造价值更高,所以创造价值高的股东占大股,只出资不干活的股东要溢价进入,占小股。
02资源型股东要量化进入
资源型股东要量化进入。同样举一个例子:
假如你开了一家做奶茶加盟的公司,有个资源型的股东承诺给你个加盟商,问你要20%的股份,请问你给还是不给?我相信很多人直接就给了,给完以后才发现,他的资源并没有为你创造多大的价值,结果年年还要给他分红,那你不是亏大了吗?
凡是以资源承诺进入的股东,建议以期权入股,分批次兑现,等到他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导进来以后,你再给他应得的股份。一定不要一次性直接给,要对他有量化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时间考核,一个是业绩考核。
你要和资源型股东约定好:在多长时间之内业绩能做到多少?
比方说他承诺给你个加盟商,那么你就要和他约定,在两年之内完成这个加盟商,达成率是百分之百,那么你就可以给他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如果他的达成率是在80%到%之间,那么就给他8%的股份;如果他的达成率是在60%到80%之间,那么你就给他6%的股份;如果达成率低于60%,那你就不给股份,只给他提成。
公司的股东一定是要非常优秀的人,这样对于创业者来说才没有风险,所以说资源型的股东要量化进入,以期权入股分批次兑现。
03管理型的股东要全职进入
管理型的股东要全职进入。对于管理型的股东,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对岗而不是对人。也就是说我的这个股份是匹配给这个岗位的,而不是匹配给个人的,你在这个岗位,就会享受这个岗位所带有的岗位激励,你不在这个岗位,离职或者是降职,就不再享有这个岗位所带有的岗位分红。
岗位股也就是分红股,他只有分红权,没有决策权以及其他权利,离职以后这部分股份会自动收回。管理型的股东一定要全职进入,如果对方在别的公司还有任职或者说他自己开有公司,那么这样的人,大丰认为并不适合担任公司的核心管理岗位。只有全职在公司,股东才会把全部精力用到创业的项目上,否则当项目遇到困难或风险时,他是随时可以全身而退的,最终所有的风险还都是创业者自己来承担。
04顾问型的股东要拿结果进入
顾问型的股东要拿结果进入。中国古贤曾子有一句用人的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揭示了成王、称霸和用徒的用人最高境界。像古代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的身边有一个顾问型的专家在做指导,那就是运筹帷幄的张良;再比如刘备,也是遇见了诸葛亮以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才建立起了蜀国;还比如阿里巴巴,是马云在引进蔡崇信这个顾问型股东以后,为阿里巴巴树立架构,兑现资本,最后才成就了阿里的商业帝国。
那什么是顾问型的股东呢?就是可以为你出谋划策的人,也就是你的智囊团。比如战略咨询专家、财税专家、法律专家、融资专家、营销专家等等,就是在某一领域很擅长的人才,这类人才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开了一家就业培训机构,经常需要拓客营销方案,那有人提供营销,可以给你出谋划策,这就是顾问型的股东,需要拿结果。记住,能为公司创造多少的价值,根据结果再为他分配股份。
05技术型股东要考核进入
最后,技术型股东要考核进入。因为技术很难考量,当技术型股东进入时,要对技术进行评估,这些技术必须是能够帮助公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才能够给他股份。比方说可以先给他分红股,然后根据技术的研发进度或是市场占领率来作为考核指标,依据评估结果再给他真正的注册股。
我们还要跟技术型股东提前定好约束的条件:
1、在技术还没有开始为公司创造真正价值的时候离开公司,股份则无条件回购;
2、在技术成熟以后离开公司,要避免同业竞争,不允许再到同行工作,也不允许自己开跟原来公司业务相似的公司,否则也不分红;
3、为了保护公司的技术不外露,要提前设定高额的违约金条款,依次来保证公司的利益。
最后
大丰建议,作为公司创始人,首先要搞清楚具体要引进哪种类型的股东,针对不同类型的股东,再去设计一个符合公司实际行动的股权方案,根据方案去找需要的股东。
往期精彩内容:
创业30个避坑指南之四:决定企业生死的九条生命线创业30个避坑指南之五:如何规避四种致命的股权分配比例创业30个避坑指南之六、合伙创业如何合理地分配股权?创业30个避坑指南之七、股权可以找人代持吗?创业30个避坑指南之八、资金股、资源股、人力股如何设计?作者介绍:
大丰,中国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税务师(CTA),专注财税领域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