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装修的痛点要如何突围

互联网家装究竟能否改变传统的互联网家装痛点,哪种模式更有机会?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家装行业的核心痛点是什么?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造新居根据上面的分析,总结起来其实是2点:

交付的非标准化,导致难以扩张并实现规模化。

毛利低,可操作空间小,盈利能力弱。

这两点是让家装变成最烂行业的核心原因,但他们并不是割裂开的。交付的非标准化导致难以规模化,难以规模化也就无法提升毛利率。而低毛利空间则让其无法为保质保量交付提供足够的激励,尤其是对工人的激励,整个商业模式很难自我造血。

如何改变这两点?我们挨个拆解。

1、交付的标准化:既要建立完善的流程和体系,又要有精神引领

交付标准化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产品的标准化,二是服务的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相对容易。现在去市面上大一点的家装公司走一圈你就会发现,现在实行的都是标准化的套餐制,套餐价格无非、或者更高级一点的、,地板、瓷砖、卫浴使用的品牌无外乎那么几个。

难的是服务的标准化,最难的是人的标准化。这一点可以参考海底捞。作为一家以“服务”闻名的公司,海底捞的“服务”大家都知道但却很难模仿。一是靠一整套完善的流程和体系,包括我们熟知的师徒制、考核制度等,二是强烈的企业文化影响(“家”文化)。

交付标准化一方面要靠流程和细节的标准化,以及完善的后台系统、健全的激励制度支撑。包括对各个施工交付环节建立明确的规范和标准,用后台系统将所有环节信息化、数据化。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落实起来难度就很大了。

简单来说,即使搭建好了后台系统,要同时管理全国个工地,~个工人,而且还要求工人每天在后台上传当天工地信息,工地工长、监理、设计师都要事实将节点信息上传平台,仅这一项动作就需要费不少功夫。

这需要实实在在的奖惩制度,也需要一些软性的东西(企业文化/创始人的精神风貌)等来引领。

海底捞的厉害一方面是建立了完善体系,另一方面在于能够真正让员工从心眼里认同这个公司。这也是为什么家装行业的创业者比其他很多行业的创业者更为勤勉的原因。每天上班“朝六晚九”,周末还要飞各地监督工地交付情况,总裁投诉热线亲自接听,连工人培训亲自上阵。

服务的标准化仅依靠流程、规则、体系、制度是不够的。

2、提升毛利率的核心是规模

如何提升毛利率,我们可以找个参照物。

东易日盛是家装行业毛利最高的公司,也是C端家装唯一的上市公司,其毛利之所以能做到37.2%,主要有2个方面原因:

一是其90%业务来自定位中高端的A6业务(年客单价为29万,并且持续提升,目前应该超过30万);

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其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其行业领先的规模带来降低了采购成本,其次公司深入产业链上游,包括自建木作工厂等,降低了原材料成本,以及长期形成的品牌效应带来的品牌溢价。

这也就是意味着,如果1个家装公司要超过这个毛利水平(37.2%),那么他只有几种途径:

1、针对更高端的市场,做到更高的客单价(大宅、豪宅等非标市场,占比不到10%);

2、拥有更强的品牌溢价(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

3、拥有更低的成本:通过(1)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或者(2)降低工人工资成本(降低原材料成本主要靠规模,人工成本是很难降低的,而且会越来越高)。

4、降低销售费用,主要是获客成本(改变或获客方式)。

至于其他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我认为一家发展时间更短、品牌积累更弱、规模更小的公司在这些方面很难有根本性改变。

分析下来,高端市场占比低,而要做大众市场,想超过37.2%的毛利,可行的办法只有2个:

一个提升规模,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改变获客方式,提升获客效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