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类人,接到工作第一个反应,就是说“我不会”,然后接下来睁着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你,等待着你帮他解决问题。
这样的人在职场当中,是迟早要被淘汰的!你觉得呢?
一、口头禅是“我不会”
说实话,在职场的初级阶段,我也是这样的心态。
当时一个老板把我挖去做销售管理,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做销售我很在行,做销售管理我不会啊!难道老板你不应该教教我吗?
我当时就抱着一个学东西的心态进入新公司,结果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人在职场,有这样的心理,就是大错特错,职场不是学校,凡是只想着在公司学习的人,都是没有职业道德的人。
在职场当中第一位应该是帮公司创造价值,不然人家凭啥给咱钱呢?
什么人会有“我不会,你就应该教我!”的心态?
答案是:学生。
自从我们之后,这种心态就应该尽快打消掉,不然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就好像我们国家的近代史一样,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最终的结果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被淘汰)”。
二、职场不是学校!
有的人说,我干了活,老板就应该给我提供薪水,而且公司应该教我怎么做事,除了赚钱,我也要学东西。
如果真的想要学东西,应该给老板钱啊,你说是这么个道理不?
所以不要总觉得自己是韭菜,被老板收割,老板都是掏了真金白银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才是硬道理。
既然拿了钱,就要努力想办法给人家消灾,有条件要消灾,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消灾。
今天这个年代也不一样了,过去想要获取知识非常困难,想学一门手艺,可能要给师傅做好几年短工——洗衣服、端茶、倒水、做饭……
今天各种各样的书籍不说,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如果有什么东西是百度不到的,那么你就翻墙试试谷歌,只要肯花点钱,什么培训班都有,任君选择!
人在职场,要想办法培养自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说“我不会”的能力。
三、从知道到做到,差的是行动
回顾我职场的转折点,就是把“我不会”这句话,变成了“我能学”。
我读书的时候就想做讲师,最初自己没有课程讲,就去学习版权课。
客户想给员工上职业生涯规划,我就去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客户想给员工上亲子教育,我就去学习《正面管教》,顺便还能用学到的方法教我女儿。
客户要发展自己的内训师队伍,我就系统地去学习了课程开发和讲台呈现技巧。
面对职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过去我想的都是“我不会,谁来教教我”?今天我的脑海里都是“去哪儿学,怎么能学会?”
我还有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我会问问自己:学完之后怎么能用好?
然后学完之后立刻去应用!
有了这样的心态,我特别喜欢接受新的工作挑战,每一次都是因为工作挑战,倒逼我的能力提升,拓宽了能力边界。
当我的能力边界得到了拓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自然而然就赢得了职场口碑。
最近的几年,朋友们看到我飞速的成长,每一年我的简历,都至少要更新6版左右,平均每两个月,我就可以把简历更新一回。
要知道,过去近十年我也没有把简历更新过6版,只有心态变了,开始行动了,才能让自己变得不一样。
要让自己进入:“我能学-我去做-有成果-我能学”的增长飞轮,而不是“我不行-没法学-做不到-我不行”的死循环。
飞速成长的核心秘诀,就是每次遇到工作难题,先去想“学什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我不行,这事算了吧!”。
最近我看到了一些学员,在走我过去的老路,把“我不会”三个字挂在嘴边,并且觉得别人来教自己,是理所应当的。
这样做下去,一两天看不出什么区别,时间久了,就会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注定了未来在职场当中,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从今天起,把“我不会”戒掉吧,想要改变,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
尾声
职场不是学校,领导也不是咱妈,要想要“飞机、大炮”,就要自己造。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就是职业化,少说“我不会”,多问“去哪儿学?”,要说“我能学”。
职业心态变了,才能开启新的行动,开启新的行动,才能得到新的结果。
你觉得是这样吗?
往期回顾:
经销商当众吐槽产品,让我一顿怼,这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