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份工作要不要做销售我劝你先想明白

很多人问我,自己准备去工作,但又不知道做什么好,想找一份容易上手的工作,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去做销售,问我有什么建议。

在这里,我想分享几个小故事,希望能对你的决策有所启发。

1

所谓“狼性”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事实上,再香的酒也需要人去推销,于是就诞生了一种职业——销售。

销售这个职业,因为在中国从业人数众多,所以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家公司的年会现场,公司为了培养销售“狼性”文化,让其两两对跪,互扇耳光,场面十分震撼,让人过目难忘。

无独有偶,一些公司对待未完成业绩的销售员,惩罚手段也是花样百出。

有要求男性员工之间当众舌吻的,有要求员工在大庭广众之下跪地爬行的,更有甚者,一位销售员因为没有完成业绩,被老板绑起来拿鞭子抽,一边抽还一边骂:“为什么完不成,为什么完不成。”

不管是不是培养“狼性”,这种肆意践踏尊严以及侵犯人身权利的惩罚,其实已经触犯了法律。

某品牌销售培训现场:锻炼女销售员的“狼性”

某品牌为期三天的高强度培训,销售员每天吃红豆腐配米饭,培养“狼性”

某品牌销售培训现场:培训课件

虽然很多老板打着培养“狼性”的口号,但是给销售的待遇往往不好,动不动还以各种理由克扣工资,美其名曰锻炼你,这其实都已经违反了劳动法。

同样是培养“狼性”,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过:“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在业内,华为员工的战斗力始终是一流的。任正非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根据华为公司年年报显示:

华为17年产生的雇员费用为.8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5.11%,以年华为员工约18万计算,不计算离职计划项目金额,仅以支付雇员工资、薪金以及其他福利金额、时间单位计划项目下金额计算,年华为员工人均年薪酬为68.89万元,较上一年普涨10万元。

任正非曾公开表示,华为不需要感恩,只需要契约。华为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信任的关系,不会用感恩或者情感作为纽带。

反观国内大部分公司,老板恨不得天天让你“感恩”,不论白天与晚上,不论上班与下班。

在很多老板眼中,所谓的培养“狼性”,其实只是奴役员工的一个借口,而奴役的重灾区就是销售岗!

我见过很多老板,他们对待销售的逻辑很奇葩:不管我赚多少钱,总是按照行业最低标准给你;不管你拿多少钱,总是按照行业最高标准要求你。

所有的理由归结到一点就是,我要培养你的“狼性”,帮助你在职场中快速成长。

钱从来都是衡量一个人职业价值的最好标准之一,只提要求却不给钱的老板,从来都是在耍流氓。

那为什么很多老板都喜欢培养“狼性”呢?

因为狼这种动物有几个特征:

第一,狼在捕猎时是团队作战,团队里面纪律严明

第二,狼特别凶狠,只要咬住猎物,到死都不会松口

第三,狼群拥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头狼拥有绝对权力

狼的这些特性,恰恰是企业在开拓市场与管理公司时候需要的。

但说实话,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狼群里有狼扇狼的行为,倒是路边的狗咬狗经常看见。

事实上,不管是在职场还是人生中,成长来自冷静的分析、总结以及长期的坚持,从来都不是以培养“狼性”为由,喊着“简单、听话、照做”的口号就能实现的。

2

我与强子的故事

高中毕业以后,父亲曾经把我叫到他的房间里,一脸严肃的问我,你觉得成功必要的条件是什么?

当时的我,就像回答老师提问那样,认认真真的引用名人名言回答道:“成功是靠1%的灵感和99%的汗水。”

父亲说:“出门在外,想要成功,一定要听领导的话,吃苦耐劳。”对此我深以为然。

然后,高中毕业的那个暑假,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旅游、去学车。父亲给我找了一份工地的工作,让我去磨练意志。

每天都被晒掉一层皮,手上也磨的都是泡,工头还总让我干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

可父亲总是不停的鞭策我:“领导让你干什么,不要问,自然有他的道理,你使劲干好你的就行,你就是意志太薄弱,要好好磨炼你的意志,想当年你爸爸我...”

就这样,每天早上7点到工地,晚上9点下班,六月的那个暑假,我结结实实的干了一个月。

我最终经受住了磨炼,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会成功的,我是一个有意志的人,我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

后来,我离开家去上大学。

新生报到那天,当我拖着两箱行李从公交站走到学校时,我看到学校门口有很多送孩子的私家车,有奔驰、宝马,还有一些当时我叫不出名字,但是凭外观就感觉很贵的车。

当强子梳着油头从车上下来,“不学无术的公子哥”,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但是,很快我就见识了强子的另外一面。

大一入学的新生篮球赛,以班级为单位参赛,需要准备统一的队服、饮品、体育用品、以及一些医疗用品。

在我身为班长,准备号召大家平摊这笔费用时,强子已经成功和一家企业谈妥,拉来了赞助,这让我颇为吃惊。

后来,和强子认识的时间久了,有一次我和他聊天,聊起了我以前去工地打工的事,我告诉他,成功就要听话、照做。

他听完以后一个劲笑,给我分享了一个他的故事。

他们家条件很好,他的母亲很早就开始做生意。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他的母亲也经常锻炼他,只不过方式不一样。

小时候一到放假,强子的母亲就会很早把他喊起床,母亲开着车,带他去卖报纸。

他卖报纸,母亲在车里打电话谈生意,报纸卖的差不多了,就带着他回家。

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会让他总结这一天:卖报纸的时候,哪些人好卖,哪些人不好卖,为什么今天比昨天卖的少,在哪个地方最好卖,什么类型的报纸最好卖。

我说,你想那么多累不累,你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呗,她又不会害你。

他回答我:“你错了,任何人让我做任何事,我都会思考,努力看清事情的本质,只有这样,我才有可能成为制定规则的人。”

听完这话我愣住了,当我还在遵循着父亲“简单、听话、照做”的谆谆教导,以“吃苦耐劳”为宗旨,成为一个埋头苦干的机器的时候。

另外一些人,他们每天不停的思考、总结、质疑、行动,最终成为了让我仰望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制定规则的人,另外一种是服从规则的人。

我亲身经历过很多销售活动,也参与过规则的制定,有些规则是合理的,而有些规则,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个灾难。

规则要求,销售员们每天早上7点整必须到公司,不管你家有多远,不管家里是否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只要是迟到,一分钟罚款块。这个罚款不叫罚款,叫做“乐捐”。

等人到齐以后,按照规定,“家人们”要聚在一起吃早餐,之后打坐冥想,想象自己成功以后的样子。

然后开始跳抓钱舞,开始一天的“战斗”:打电话向顾客推销产品,一天个推销电话,什么时候打完什么时候战斗结束。

一句又一句的“您好,打扰一下,我们是...”,只能换来“嘟”的一声被挂掉,或者恶毒的言语。

哪怕每天转化率连1%都不到,哪怕销售员们打电话打得嗓子红肿发炎,也要坚持,你必须要遵守规定。

有些老板,他们真正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增长业绩,电话推销是否成功他们根本不在乎。

他们只是要借助一次活动好好“训练”员工,方便以后管理。

而这一切,对于一个身处底层的销售来说,他不能质疑,不能质疑规则是否合理,只能服从,无条件的服从。

所有的销售业绩压力都很大,在巨大的压力下,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疯狂也在所难免,可即便是这样,一旦感觉自己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请勇敢反抗,大胆说不。

3

卖英语课程的cici

我曾经和一个做销售的小姑娘聊天,她的英文名叫cici。cici毕业以后,专业对口的工作不想做,于是就在家闲了两年。

等到再想出去工作的时候,投了几份简历,恰好有HR邀请她去面试英语销售工作,于是她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最终成功入职。

cici就职于某英语培训机构,主要负责英语课程的推销,是一名标准的销售。

公司店铺设在一座商场四楼,她和销售团队,在商场的一二三层扫楼,看见顾客过来,就拿着IPAD上去,推销英语课程,让顾客扫码注册,去四楼体验英语课程并购买。

她每天会向很多人推销,都是在商场里购物、闲逛的顾客,一天下来,愿意停下来听她说,并且扫码注册的,也只有寥寥几个人。

她的工资模式是这样的:底薪+提成。底薪很低,提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户扫码注册奖励;第二部分,邀约用户进店奖励;第三部分,用户成交奖励。

她高兴的给我看她的工资单,入职半年不到的她,上个月,拿到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我问她,那这笔钱,你是要全部存起来,还是要寄回家一部分呢?她很肯定的说,我要投资我自己。

我追问,你打算怎么投资自己?

她告诉我,这个月,先换个苹果手机;下个月,再买条菲拉格慕的皮带,然后,半年时间争取买个卡地亚的手表。

我问她,你干嘛不买个英语课程学习一下呢?她告诉我,虽然我们都向用户推荐,可我自己不相信,不相信学好英语就能带来什么改变。

话已至此,我想劝她的话也只好作罢。

当我们把产品和用户之间连接时,你的推荐就是你的信任背书,而信任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产品真的能带来改变,那你又凭什么推荐他人购买呢?

4

唐小僧的跑路

年6月15日,P2P理财平台唐小僧跑路,登录APP界面,显示系统升级中,暂停运营。

三天后,唐小僧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立案调查。

从年6月起,短短50天内,已经有家P2P平台跑路,其中包括像唐小僧APP这样累积交易额过百亿的知名平台。

王大姐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起初她是有所怀疑的,可是架不住销售员频繁向她推荐动辄10%以上的高额回报的理财产品,以及很多用户铁证如山一般拿到高额回报的“证据”。

最终,王大姐动心了,她前前后后一共投了45W进去,那是她辛苦了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钱。

直到在新闻上看到唐小僧事发,王大姐才真的相信她的钱被骗了。

王大姐去年才离完婚,今年又做了手术,现在所有的积蓄都没了。如今的她,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哭,浑身发抖的不停的哭。

她曾经很讨厌吃面条,现在天天吃,因为面条便宜。

王大姐曾经疯狂联系当时向她推荐唐小僧产品的销售员,想用最恶毒的话咒骂他,可对方早已经清空了所有的联系方式,像从人间蒸发一样消失了。

像王大姐这样的人,每天都排满了上海浦东经侦分局的门口,递交材料,甚至连门口小卖部的档案袋都供不应求,可最终他们要面对的,只能是遥遥无期的等待。

我有一个同事曾经就是P2P理财的销售,他曾经收入最高的一个月,单单奖金就拿了6万元,公司用现金奖励他。

据他说,做这行的,很多公司都发现金,用来刺激同事。

但是后来,他也感觉公司不对劲,有很多客户投诉,他越做越心虚,最终选择了离职,在他离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职的那家P2P理财公司就倒闭跑路了,很多客户投的钱也都血本无归。

一年之后,他还能接到当时客户的电话,一张口就是“你还我钱!”他也觉得理亏,无奈之下换了手机号。

很多销售从业者都会面对这样的两难,在金钱与道德之间做选择。

其实世间的每一样东西,早已暗中在背后标好了价格,当我们昧着良心欺骗他人时,即便你有幸逃脱法律的制裁,却也难逃道德的谴责。

5

写在最后

很多人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做销售,原因其实很简单:门槛低、赚钱多。

可是,如果你把眼前的短期利益当作衡量职业选择的唯一标准时,那么你失去的,往往会更多。

很多人苦苦挣扎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不适合做销售,这时候再去换工作,当HR看你简历时,只会给你推荐销售岗,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份工作重要的原因。

我不否认,销售是传递价值的职业。

可第一次参加工作的你,阅历浅、资源少、情商尚显稚嫩,你要面对的是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数年,人精一般的顾客,你所拥有的价值和对方是完全不对等的,永远是你有求于顾客而非顾客有求于你。

所以,我想说,如果你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做销售,请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努力看清事情的本质。

刚才讲的几个故事,就分别对应了几个问题,希望每一个想做销售的朋友都自我对照,好好问问自己:

1.做销售,你准备好自己的“狼性”了么?

2.做销售,是选择无条件服从还是大胆说不?

3.做销售,你真的愿意为用户创造价值么?

4.当巨大销售利益摆在你面前,你真的愿意坚守职业道德么?

有些人花一分钟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质,而有些人,花十年也看不清,他们的命运自然是不同。

注:本文中所有故事均为真事,但人物均为化名。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