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看到这种观点,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凡事说除了大学的简历都不要的企业,离完蛋也不远了!为什么呢?那就从以下三点来论述:
一,从哲学上讲,哲学上认为,事物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又相互依存的,相互转化的。强与弱,大与小,好与坏等等。假如只要强大好,那么,从哲学上讲,这些强大好,必须向弱小坏转化。
若如此,你要的全之优秀学生,也会转化成坏学生!
二,又如,天生五行,金木水火土,那个好那个坏呢?若五行缺一德,那么,这个企业也缺德了!若十二生肖,轮流做桩,又岂是只有老虎龙等好的生肖专天下之权呢?若吃五谷杂粮,萝卜白菜,各种营养要均衡,这样一个人的身体才好。
若一个人仅仅吃名贵的山珍海味,那么,这个人离完蛋也近了!同理,若一个企业,仅仅要之名校学生,那么,这个企业也会因营养不均衡,大补过旺而完蛋!
三,事实如何呢?秦未汉初,刘邦本人,或刘邦手下之豪杰,估计所谓的之类的学生少矣,然而,刘邦开创四百年之大汉!
相反,新朝王莽,用五百博士而治理国家,新亡矣!所以,一个企业,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的营养,才能健康生存与发展,若仅仅要,那么,这个企业,因营养不均衡,而亡之必矣!
网友二:
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认识一些了解招聘流程的大公司朋友,我也在所在的非盈利机构参与着招聘委员会的职责,真正感觉,看学历这一问题对于很多名企来说很多时候,是因为方便快捷。
名校对于招聘者来说,虽然也有水平不好的学生,但概率相对低;非名校对于招聘者来说,虽然也有有潜力优秀的学生,但概率相对低。如果有大量的简历和工作申请,最快捷的方法显然是选潜力员工概率最高的名校。
应聘小米的唯恐大量都是名校,HR很多时候只要在名校申请者里就可以选中理想的员工。对这一做法很愤慨或觉得不公的人,你们可能忽视了大多数公司的目的都是盈利,招聘的原则也是快速、合适就好,而不是为了公平地对所有招聘者,找出最好的那一个不惜任何代价。
在这一点上,非盈利机构做得会好一点,我所在的学校,所有的申请者资料都必须被查看,如果拒绝,都会有具体的理由备案。
但是我不得不说,名校的学习经历、名企的工作经历,自然会让招聘委员会在看简历时更加留意。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小米HR给出的招聘与否的判断理由,就可以看到,就算是名校生,过了第一关简历关,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看你的能力而不是虚名。
网友三:
说个现实例子。
我是普通本科的,软件开发专业。同宿舍一潮汕哥们学习渣渣的,但是热爱音乐,参加音乐交流社,大一时候能在校表演会上上台唱歌,大二在学校外的音乐饮料吧驻场,一晚上8点到11点,30块钱一晚。
大三时候接商演的活儿给新开张的饭店,美容店等小门店迎宾,唱唱歌拉动气氛。大四时候已经拉起一批大二大三的小妞在给楼盘和婚庆做活动。
毕业后在东莞和人合伙开了家音乐餐吧,一个管做菜,他管唱歌。
讲学历吧,他就个大学毕业证,没任何专业证,连英语四级都没过。但是人家在大学期间不断地积累自己,可以说大学四年他就有3年的社会经验。这类型是典型的不讲学历,讲能耐了。
我就问那些毕业却没经验的人,你羞不羞。大学是进入社会的缓冲区,社会根本没有公平的竞争,哪怕一个高中的本地人也比你一个外来的本科生容易找到工作。
问问自己刚大一时候想到的是找个女朋友还是找个好工作。当然,你是富二代就免谈了。
话说起来,虽说我们是软件开发的,但是宿舍6人也没一个做码农的,一个是广州的富二代,回家接手家业。一个回老家搞淘宝的农村特产电子销售。一个当了驻港解放军。每个人有着自己的轨迹,自己的命运。
想问问有哪个毕业生,简历的模板还是用别人的,甚至只是改了个名字就算。
网友四:
在这说学历不重要、没文化也当大老板年薪几十万几百万的,都不是的吧。
学历确实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确实代表一个人在过去的学习生涯中为一个目标努力过。
进入社会才知道艰难,才知道啃书本学习考大学其实是最简单的。连这么简单的事情你都不曾去努力,都没有做好,你如何让老板相信你在工作之后有能力把这份工作做好呢?
我在一家外企做一名普通的程序员,本科毕业,专业也不是计算机相关。但刚进入岗位的时候我和一名二本计算机专业的实习生一起培训,最终领导就没有要他。
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说他的学习能力就是很差,和同事相处关系也一般。不能以偏概全,但也能从一角说明问题。
而且一个人的学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他的交往圈子。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工作优越的人一般不会跟高中毕业的人交朋友,首先生活的圈子就不同,打交道的人也不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身边的比较好的朋友至少也都是本科毕业,不是说学历高素质就高,但是经历过大学和没经历过大学的人相处起来就是不一样。
三本和一本的人站在一起谈吐也能感觉到不一样。
我有个清华毕业的同学,毕业后在北师大附小当老师,她老公是北大的博士在读。
不得不说学历造就你的朋友圈子。
网友五:
学历也重要也不重要。首先从HR的角度来看,茫茫求职者从哪里入手,你的品行、节操、学习能力、吃苦能力、格局这些能考上高等学府的孩子肯定大概率上比没有考上的要好。
我一直都认为成绩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毅力、定力和决心,能抵制诱惑,好好学习的孩子内心更知道自己要什么。同样在学习,有些孩子就受不了要休息要玩耍,那他们面对工作的时候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又有多大?
当然人是会变的,有些孩子做事靠谱只是不擅长学习,那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对于那些学历门槛很高的公司,可能真的不会要他。
试想,如果一个专科生去了一个全是高等学府毕业生的公司,你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与对方不一样,没有共同话题或者圈子不同,你也会不适应。
当然学历不高的孩子没必要在意这种招聘标准,既然没有走传统的学习路线,那可能不适合去那些职场奋斗,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场,或者自己去创业干出一片天。
有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网友六:
文凭只说明你在某个大学学习生活并且顺利毕业了,拿到了学位证明而已。
我的同学中有两学霸,一个全面发展,一个情商全无。
后者不仅生活无法自理,根本就没有能力与同学、同事相处,曾被国内一所重点大学劝退。
虽然这是个例,但多数考上名牌大学的字霸,因为激烈的竞争,后来泯然众人,进入社会后和普通大学生一样为生活忙碌。是他们不够优秀吗?然也,学校看的是分数。
多数大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全面替代现实生活。真实的考验,拿到毕业证才开始。
所以有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工作,而是读研、读硕、读博,名正言顺的在象牙塔里啃老。
北大学子卖猪肉,你们以为他没找工作啊!那么好的学历,公务员、国企、私企,他都干过。可是性格原因屡屡离职,最后才去卖猪肉。
社会和职场的能力可不是只有靠文凭才能分辨高低的。所以强的大公司请人专门对人才的考核制定了完善、科学、严谨的方案,而不是唯文凭论。
面对一个言行偏激的HR,如果我是他的老板,我会认为他的做法有失公允。
这也就是《马说》中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观点了。看来这个浅显的道理,几千年也没有几个人能参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