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建设开新局的关键时期,贵州雷山县西江脚尧村的杨胜明一家迎来了新的际遇。
杨胜明,今年33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雷山人,目前经营着一家茶叶合作社,十多年前杨胜明曾在广州一家公司从事质量管理的工作,在外打拼多年后,杨胜明选择回乡创业,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做茶生意,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
他说自己的角色类似“供应链经理的岗位”,就是整合供销关系,协调村里茶叶的种植,茶青的收割加工,茶叶的发货仓储,以及客户拓展市场营销。
杨胜明的妻子余蓝也是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一员,她主要负责产品包装和销售。余蓝理解丈夫的家乡情怀,希望把家乡的茶叶推广出去,在家庭和事业上给了他坚定的支持。杨胜明也一直在寻找机会扩大合作社的规模,“我们的合作社总有一天会变成公司,甚至开始跨向集团这样去运作。”要家乡振兴的念头一直是他坚持创业的重要动力。
“6天的领航员计划培训,我收获很大”
年,妻子余蓝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友成基金会的“香橙妈妈”乡村女性就创业赋能项目。“我报名后,慢慢学习了销售,开始开网店。”余蓝说,自己以前很内向自卑,经过培训,她逐渐打开了自己,不仅变得更自信,还做起了直播带货。
在余蓝的推荐下,年9月,杨胜明报名参加了度小满和友成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乡村振兴·领航员人才培养计划”,培训计划选取雷山县50多名县域产业带头人、合作社负责人、返乡青年作为培训对象,为这些创新创业带头人进行培训指导。
6天时间里,杨胜明学习了产业规划、创业技能、经营管理等三类十几门课程,课程邀请到了多位专业导师,还包括了度小满的三位志愿者导师。
杨胜明觉得受益良多,“我有三大收获,一是整个培训团队的执行力和默契度特别好,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们的团队也应该是这个样子;二是通过培训,我前期准备的团队管理计划可以逐步实施;第三南,也是最大的收获,培训结束后,我们这些学员的项目还能持续获得线下孵化指导。”
“现在我们每周要写作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我现在已经完成了年到年的所有产品规格SKU的梳理,对成本进行全面分析,重新提炼了全部管理模型,”杨胜明表示。
“人才培养+资金帮扶”双重助力
不仅参加了领航员人才培养计划,杨胜明还申请到了度小满“小满助力计划”公益助农免息贷款,运用这笔10万元的免息贷款,他准备大干一场,拓展茶旅融合的生意。
近年来,贵州省在大力发展绿色旅游产业,雷山县也做了长期规划,从县里到村里的交通大大改善,杨胜明发现了新的机遇。
脚尧村原来也叫“老虎村”,因为地处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腹地,村里早年间常有老虎出没,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脚尧村盛产天麻、林芝、野生蜂蜜等特产。杨胜明下一步的计划是,把腊肉、腊肠等苗族特产和本地的糟辣、菌包等农特产进行包装融合,实现产品化和品牌化。
“我们已经注册了三个茶叶商标,成型的产品有银球茶、手工毛峰,还有个新商标叫‘芬兰’,定位是做花茶类的创新产品。我希望以这三个商标作为切口,融合我们特有的药食同源的药材,再加上村里的茶旅带来的旅游人流量,把特产和旅游融合到一起,”杨胜明说。
年,杨胜明早早完成了销售业绩翻番,远远超过年初定的30%增长目标,这给了他更大的信心,“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每年持续在30%的增长。”
杨胜明的创业经历也让夫妻俩聚少离多,家乡就业机会少,更没有教育资源,留在家乡的年轻人也必须把孩子送去县城读书。在他的心里有个愿望,“让家乡的茶园不荒废,让大山里的茶叶走出大山,让每个人都能喝上高山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