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视频,是前阿里巴巴的人力专家张丽俊说,阿里在招聘的时候,不会选本地人。因为本地人会比较安逸。外地人才会很勤奋。用词很正能量,在阿里上班很勤奋的本质是什么?是不是意味着付出更多,要求更少?评论说,意思就是外地人更卖命。这不是逼大家内卷是什么?
还有一个消息,说某烟厂招聘卷烟工,竞聘的硕士学历有41人,占三分之一。以前应该是技工学历就足够了。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我们自己也在主动内卷。
我们看到青少年抑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学生,你用抑郁情绪检测,估计都是有问题的。你把每个抑郁的孩子的家长拿来做一个测试,也都是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比孩子的更严重。
官方数据年青少年抑郁为24.6%,重度为7.4%,和十年前相当。从我的观察来看,这个数据是不值得相信的。医院看看青少年挂号的情况就知道了,人满为患,单日就诊人数屡创新高。医院副院长说,抑郁症在中国患病率为6%,但是不含青少年。同时,每年约20%的增长幅度。门诊医生不够,床位严重不足。
童年开始内卷,上学卷,就业卷,工作中更要卷。一直卷到我们筋疲力尽为止。年轻人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去年数据显示,结婚人数达到17年以来最低人数。年上半年我国离婚率41.11%。
年轻人卷不动的应对措施就是,不结婚,为了降低生活成本,或者说不想连累孩子,连孩子也想生了。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历史首次跌破10%。国家统计局陆杰华说原来预估-年会进入负增长,现在看来就这2年的事了。开放二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现在开放三胎的政策。
这一系列的变化,让人感觉中国内卷已经到了非常病态的地步了。每个人都被卷得受不了了,但是还是只能卷下去。
好像朋友说的一个故事,一个货车司机刚开始每个车超载10吨,然后20吨,然后30吨,运费越卷越低。最后尝试联合抱团提价,但是总有人破坏规则。然后心一狠,自己再勒紧肚子再卷一点。
就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很多人在鼓吹让人更“努力”一些,再“勤奋”一点,这样的努力真的能成功么?或者说有尽头么?
我们内卷文化已经深入骨髓,即使去到国外的环境,不需要卷了,还是会自发地进行着。我们看很多在海外的博主,总是喜欢说非洲人懒、俄罗斯人懒、欧洲人懒、南亚人懒,反正和中国人比,谁都懒。其实,在中国人的心里,内卷=勤奋,不卷就是懒。
不过在国外,这种勤奋还是能够得到很多好处的。但是,在国内,这种卷就真是有害无益。
以前听过一个关于企业培训的故事,说老师给大家出一个题,每个小组要尽可能地完成销售任务。如果大家都不降价,那么大家都有微利,如果有一家降价,那么这个降价的小组会获得暴利。但是,如果大家都降价,大家都会亏损。结果是,每个小组最后都选择降价。
我们现在集体的内卷,导致的结果必然就是大家都“亏”。如果没有管理者进行干预的话,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会一直上演,直到集体崩溃。也许崩溃才是重新建立规则的开始。
如果是经营一个企业,过于内卷严重的行业,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尽快逃离。撑不住了,就撤了,认栽。重新选择一个没那么卷的新兴行业,从零开始好了。
但是,有的人是没有选择能力的。比如青少年。他们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控制下,继续不知死活地卷下去。很多上班族,也没有能力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只能不断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牺牲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去尽量保证一份生活来源。
结论很简单,就是绝大多数人,过得非常难。其实,我们现在的社会30年前,已经好得不行了。都世界GDP第二了,都是美国最大债务人了,都到处给非洲国家捐款了。我们比以前有钱了,百万富翁早就不稀奇了。但是,我们就是活得很难。
人有一种能力,就是适应环境。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就让自己改变。我们不断降低生活的品质,降低对关系的要求。扭曲对幸福的概念,催眠自己,让自己感受不到痛苦。我都不认为是问题,那就没有问题。
曾经有个孩子在学校出现严重的被孤立和排斥,多次自杀倾向,我们认为整个家庭环境都有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建议孩子妈妈邀请孩子父亲一起参加。而她的父亲说,我孩子没有问题,不需要心理辅导。当然,更不能接受自己需要改变。
如果内卷是必须的话,是一种信仰的话,好像为之牺牲一切也就是合理的了。最多,就当成是自己运气不好了。
中国当下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未来会更严重。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每个人连想改变的意愿都丧失了。连想反抗的意愿都没有了。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说人的防御机制有三种,也代表三种不同的程度。第一种,遇到伤害,用对抗的方式。第二种,对抗不了,用逃跑的方式。第三种,逃跑不了,就用装死的方式。
我们做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能帮第一种,也能帮第二种,而第三种,就根本不会求助。他们已经麻木了。
大范围的、长期、严重内卷的环境,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负面情绪,让我们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紧张、迷茫、不知道未来怎么走、没有安全感。
会破坏我们的家庭关系,让我们在工作中,疲于奔命。不能照顾到我们的家人,没有时间陪伴,没有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