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楠楠通讯员姜岩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烟台市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建设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主动承接企业智能制造建设改造项目,深化产教融合,向烟台及周边区域产业提供全方位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服务,为烟台本地及周边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方案咨询改造服务及人才培训,促进烟台及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解决技术问题
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学院技术特长,通过校地融合项目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年与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纬横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申请山东省特殊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地融合项目,主要解决特种机器人在特定环境下的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综合应用技术,如消防环境中的自动巡检与火源识别、海工机器人的自动巡航与海情海况数据采集等,预期于建设期内在特种机器人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向实现技术突破。目前销售收入已达万,实现利税超万元,共申请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篇,被收录技术论文2篇,活页教材2本,新设备1款。
学院与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产教融合基地揭牌。
年8月联合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申报了校地融合项目——校企共建海洋工程装备焊接工艺及检测平台,该平台包含海洋工程钢结构焊接工艺和海洋工程装备检测(中集)2个实验室,满足烟台装备制造业对先进焊接技术,特别是海洋工程钢结构焊接技术及新工艺应用、焊接自动化装备、焊接结构安全及评定、无损检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满足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强化社会培训
助推区域产业发展
学院获批烟台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及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组建山东省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专业群,按照智能制造、智能控制集成化应用的要求,结合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等先进技术,涵盖数字化产品设计、精益制造工艺与编程、高端装备操作与维护、智能制造产线集成、现场数据管理等功能,建成了智能制造数字化产品设计、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装调、智能控制技术等9个综合实训实验室,打造了“产、学、研、育、训、赛”一体化的创新型平台,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系统集成化”,为教学、师资培训、社会培训、职业鉴定、产学研合作等提供良好的服务。
烟台艾迪艾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来学院商谈合作事宜。
实训基地建成后,已从西门子、中集来福士等6个企业引入生产性实训项目10项,先后有多名师生参与到生产性实训活动中,年为企业创造生产价值余万元,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强大助力,彰显了高职院校适应性和服务性的特色,成为职业教育创新的典型案例。
注重课赛融通
赋能高技能人才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做好课赛融通,以赛促教,培养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开发赛项相应的教材和课件,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竞赛心得整理、竞赛规范整理、理论知识整理、竞赛成果整理等,将竞赛融合到教学课题项目设计中,将部分学生受训成果转化为大众化的教学资源。将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赛项任务转化设计为教学项目、赛项标准转化完善为教学标准、赛项评价转化为教学评价。目前开发赛教融合教材4本,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0门。引领“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共识。
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及省级学生各类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1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其中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20余项;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20余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等各类大赛获奖余人次。
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山东省教学名师1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位,首席技师3位。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师生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不断提高。
延伸报道:
“定制”培训更好服务企业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多措并举,扎实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工作,通过“定制”培训,为当地企业量身打造培训项目,受到企业认可与欢迎。年度,学院获批烟台市培养计划人,占全市年度培养计划总数的47.5%;年度,学院获批烟台市培养计划人,占全市计划总数的58.28%,两年总计人。培训区域涵盖了烟台市辖属的所有县市区;培训专业工种共12个;合作企业达54家,包括了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
一是“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企业实际,优化培训内容,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设计培训内容,确保培训企业真需要、用得着、收效好。教师多次走访企业,听取企业工程师、老师傅、一线工人等各方的意见,结合公司特点、生产设施、设备及技术水平等,精心设计培训内容,不断完善培训方案,实现“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以来,学院共为29个制造类企业开展培训。解决了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技术升级问题,为合作企业的人才队伍可塑性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重点打造了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企业新型学徒制钳工培训、烟台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新型学徒制电工培训等精品培训项目。
二是完善各项保障,确保培训质量。在师资保障方面,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精心选派培训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持有专业高级技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学名师领衔的14个培训团队承担培训任务,其中包括万书斌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王彬彬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等。在培训保障上,多元灵活、最大限度地方便职工学习,如与企业积极沟通,将统一课程安排到多个时间段,方便员工根据课程安排自主选课;积极开展“车间+教室”互动教学,通过整合师资、技术、设备和场地等,将教室搬进车间和工位,校企深度融合;强化过程管理、学员闭环反馈等方式,确保培训效果,积极配合各县市区人社部门,采取实地查验、大数据比对、信息化监控等手段加强培训事中事后监管,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事先通知与突击检查、实地检查与电话回访等方式,对授课计划执行情况、授课质量、培训效果进行抽查,及时搜集学员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等。
三是持续开发课程,充实培训资源。具体措施包括:实施“互联网+”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集中学、分散学、网上学、手中学等形式,共开设线上课程35门,学员累计学习时长课时,尽可能地克服工学矛盾,使“学习”与“工作”在产学过程中得到有机结合;依托学院师资和专业优势,倾力打造专业、职业工种特色培训课程教材,今年3月份,学院启动建设了车工、钳工、电工、焊工、汽修五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液压技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根据不同行业、工种合作企业的培训需求,量身定制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活页式教材,如学院与胜地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电工活页培训教材,与交运集团合作开发了汽车维修工活页培训教材等。
四是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学院各级积极走进企业宣讲企业学徒制项目对解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学院出台《关于推动培训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的实施意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流程》等系列配套文件,多种方式调动系部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细化分工、具体到人、落实责任,除学院相关部门外,各系也明确了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负责人和培训工作负责人,在全院形成了切实重视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不断实现“企业得人才、院校增实力、学员长技能”的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