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数学式管理,设计驱动公式,导

上次与大家分享:《管理的逻辑》这本书第3章寻找驱动要素,其中的两个方面:系统思考和三种思维模式。今日与大家分享:《管理的逻辑》这本书第3章寻找驱动要素,其中的两个方面:“语文式”和“数学式”管理,驱动公式的系统性、逻辑性、发展性。管理的逻辑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27.1购买已下架《管理的逻辑》书籍内容简介:作为管理者,无论是管理一家公司或者一个部门,从年初规划到年终总结,都需要有仪表盘的支撑,用来反馈管理中即时指标的偏差,从而判断下一步的工作决策与计划。本书介绍了作者自主研发的GPS-IE管理改进系统,它来自大量的企业实践和咨询项目,用一整套严谨的管理逻辑,将企业的管理动作“串”了起来,最终提升企业的业绩,打造出高绩效的组织。《管理的逻辑》作者简介:丁晖,上海改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中国分会创始会员,专注于组织管理改进实践与研究20年,担任国内多家集团企业的管理改进顾问。顾立民,著名学习发展与绩效改进专家、上海改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顾问,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董事,国际培训标准理事会理事。曾任职于多家国际**的跨国集团及**的管理咨询机构,IBM中国全球服务中心学习与知识总监,兼学习与发展部总监。爱立信中国学院能力管理咨询资深经理。全球著名管理咨询机构HayGroup合益集团中国区资深顾问。美国贝尔凯斯特通信公司培训与发展经理。

01“语文式”和“数学式”管理

企业管理是否有标准答案,通常的回答是没有,没有答案的管理被定义为管理艺术。所谓艺术,是指这样也行那样也行,至于那样行,还是要看情况。具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不在少数。艺术是主观、演绎的情感和情绪通过渲染等艺术形式的感情表达。难以想象一位医生面对已经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边戴手套边对患者这样说:兄弟,我是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医生,我的第六感告诉我你需要手术,具体手术该怎么做,我现在也没有答案,我会尽全力帮你的。当患者听到医生这样的表达,相信他一定会起身逃跑的。现实中很多管理者也处在“不靠谱的医生”的状态,他们往往崇尚的是“任务式管理”,习惯从目标直接跳到计划和任务环节,定计划时写记叙文,做总结时写议论文,研讨时写散文,工作日志写得像诗歌,我们将这样的情形定义为“语文式”管理,语文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格式。语文式VS数学式因此,将“语文式”管理转向“数学式”管理是企业家和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挑战。管理的价值是通过有效的过程管控(Process),让较少的投入(Input)能够产出(Output)更大的成果。在这个IPO的公式中,投入端的预算是可以算出来的,产出端的财务结果也是可以算出来的,但对于多数企业而言,中间的管理过程却无法算出来,只能凭借经验和感觉估摸出来,这说明我们当前的管理面临着两端“数学化”,中间“语文化”的状态。数学为什么可以有标准答案?因为数学有公理、定律、公式、算法,数学式的过程管控同样需要有系统、逻辑、算法、原则。简单粗暴的任务导向、行为导向的过程管控导致预算和结果之间巨大的偏差就实属正常了。如下图:设计驱动公式上文中提到“语文式”管理和“数学式”管理的区别,特别强调了在过程管控中“数学化”管理的缺失,导致过程管控中很容易从目标直接转到了计划和预算,从而将过程管控简化成了“任务管理”,过程不可量化、不可控制、不够稳定、不能保证带来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在“任务”和“目标”之间找到一个能够衔接彼此的要素,即驱动要素,设计驱动要素需要运用的数学公式称为“驱动公式”。什么是“驱动公式”?驱动公式指在一张图中,用加减乘除的算法,将多个驱动要素串联起来的公式。

02一个公式体现系统性

回到企业的管理改进中来,我们怎么做到系统思考?企业经营遇到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相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者,驱动要素和驱动公式将从系统思考的角度来帮助大家思考解决企业问题、提升组织绩效的过程。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汽车,该汽车会具备多个系统: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以及悬挂系统等,每个系统都有自身的功能定位,为了完成这些功能定位,每个系统都自成一体,由多个零部件形成驱动关系,来保障功能定位的实现。管理中同样如此,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职能定位,从而形成该部门的多个生意模式,为了达到生意的结果,就需要有多个要素实现的保障,并且这些要素能够在一个公式中体现出它们之间的系统关系。

03加减乘除体现逻辑性、导向性。

前面已经提到,职能的价值导向通常有四个方面:指向“多”的规模、指向“快”的效率、指向“好”的质量和指向“省”的成本。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将“多快好省”和“加减乘除”进行了匹配:“多”通常用乘法,如合格员工数=参培员工数*合格率,销售额=销量*单价。“快”通常用减法,所谓快,是指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如研发周期=计划3个朋—定义0.5个月—设计1.5个月—测试0.5个月—发布0.5个月。“好”通常用除法,如培训支撑率=能培训的学员数/总需求学员数,合格率=合格的产品数/总产品数。“省”通常用加法,如成本额=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在实际应用中,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多快好省、加减乘除

04驱动思维体现发展性。

驱动公式的算法会体现两种思维:统计思维和发展思维。统计思维是指事情完成后对过去产生的结果进行统计;发展思维是指事情还没有完成,需要找到可支撑完成未来结果的要素关系。举例:银行的客均贷款额。统计思维的公式为:客均贷款额=贷款总额/总客户数。而发展思维的公式为:客均贷款额=客均需求资金总额*贷款转化率*我行合作转化率*风控审批通过率*落地使用率。第一种算法中的“贷款总额”和“总客户数”两个要素,都需要等到工作完成后,通过统计而得出的结果;第二种算法中的银行客户部可以通过提前规划推动“客均需求资金总额”(代表客户质量)、“贷款转化率”(代表产品吸引力)、“我行合作转化率”(代表客情关系)、“风控审批通过率”(代表方案专业性)、“落地使用率”(代表项目执行质量)五个方面的发展,从而支撑“客均贷款额”这个结果数据的提升,银行客户部重点抓基于发展思维的几个要素,比抓基于统计思维的几个要素更有意义。

05行者说职场个人感想与总结体会

1、提倡“数学式”管理:有据可依,将过程近控量化式管理,有标准、有定义、有计算,结果可计算出来。2、活用驱动公式,明白结果与因素之间的系统性,通过节点或要素去规划结果。3、不同思维的驱动公式,所展现的驱动要素管理不一样,发展思维更有利于“以点带面”管理。就像阿基米德说的:我是

行者说职场,分享职场点滴故事和管理干货,我有话说。本文由

行者说职场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