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不是门生意

1

BCC是全球知名的调研公司,根据其调研报告估计,年全球新冠检测市场为亿美元,年为亿美元,年将增至亿美元。

疫情期间,核酸检测市场扩大,也是情理之中。核酸检测,目的很明确,为了疫情的防控和管理。

但是,有些核酸检测,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份样本,检测出了两份核酸结果,一份阴性、一份阳性,这么离谱的事情发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张先生身上。

因为密接被隔离了5天的张先生,在隔离结束的前一天,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想着第二天就能顺利结束隔离。

没曾想,仅过一日,张先生的核酸检测结果就变成了阳性被拉去了方舱。

试问为什么核酸结果一夜之间会从阴性变成阳性?或许答案不会被揭晓,阳性就要被拉去方舱,谁管你原因。

万幸的是,张先生不是个例,在呼市新城区也有不少人反映了这个问题,引起了重视。

11月13日,答案被揭晓了。

根据呼市卫建委发布的消息,这是因为核酸检测公司赛斯基因将核酸结果“错误录入”。

11月14日,呼市公安局新城区分局则给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定义:内蒙古赛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存在核酸检测结果造假,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这个事情,已经够让人匪夷所思了,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阴性变阳性,好歹也是做了核酸检测,而有些人,没有进行核酸采样,却能查询到核酸结果。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张某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核酸采样人员在没有采样的情况下,直接添加了张某的采样信息。

随后的处理结果是采样人员被辞退处理。

或许11月,真的是一个魔幻的月份。

在山西朔州也发生了未做核酸检测却显示检测结果的事件,同样引起了很大的热议。

对此朔城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出了声明,这是冰缘医学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错将核酸检测结果在晋快检平台重复上传至两个功能入口导致的信息显示异常。

处理结果则是加强实验室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

2

这些事情也算是告了一段落,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罚,只是有些疑问不得不提。

疫情已经3年,核酸检测流程也已经很规范,在今年6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介绍了,对于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从审批准入、质控质评、日常监管、惩罚退出等安全流程也都做了相关规定。

然而即便如此,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不仅仅是在11月份,在1月份,郑州金域医学禹州市疫情防控筛选中虚报阳性数据,5月份,上海中科润达,在同一天的同一个小区做出了13份假阳性报告,9月份,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恶意隐瞒阳性结果导致疫情传播。

这难免不让人怀疑,核酸检测结果的异常,是故意而为之,是为了让“阳性”病例增多。

这种怀疑,不是没有依据,因为核酸检测,实在太挣钱了。

根据估算,在中国每天有近一亿人进行核酸检测,即便核酸价格一降再降,但在这种规模体量之下,这依旧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这其中,检测试剂是花费大头,因而,也养活了不少公司,并且毛利率还巨高。

高到什么程度呢?

就这么说吧,年贵州茅台(.SH)的毛利率为91.5%,五粮液(.SZ)毛利率为75.4%,毛利率高的可怕。

核酸检测试剂公司也当仁不让。

以境内销售为主的头部核酸检测试剂公司有五家,其中四家的毛利率超过了80%。

像安达基因,仅是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6.8亿元,净利润36.1亿元。来自核酸检测试剂的营业收入为46.3亿元,营业成本5.46亿元,毛利率高达88.2%。

另一家核酸检测巨头明德生物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2.5亿元,净利润28.4亿元。核酸检测试剂营业收入30.4亿元,营业成本4.38亿元,毛利率85.6%。

像硕世生物,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32.7亿元,净利润12.3亿元。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相关收入为20.9亿元。营收96%来自境内。

虽然公司未公布上半年毛利率数据,但年硕世生物核酸检测的业务毛利率就约为81%。

“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

作为利益的既得者,只要核酸需求一直存在,他们就能够一直躺着挣钱,但是病毒减弱,核酸需求总会减少,那怎么办呢?

我不想以恶意去揣测他们,但是现实却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因为核酸检测机构的不规范,今年6月-7月间,很多省份对核酸检测机构进行了大排查,其中有家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被要求整改。

在这些整改的机构中,不乏陷入“假阳性”争议的机构。

3

就在前几天,11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核酸检测实施办法》《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等4个文件,明确了核酸检测、风险区划定等标准,对疫情防控做出了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我不知道这些新的标准,能不能遏制住“假阳性”的现象,但我迫切希望会有些效果。

核酸造假,不仅仅是浪费资源、养肥某些机构,也让疫情的治理成本高了许多。

这不,前段时间重庆天星桥街道荔枝园小区2名居民核酸结果呈现阳性后,即便医务人员对这2名居民再次采样检测,检测结果依旧为阳性,仍有许多居民认为核酸结果造假。

当百姓不信任核酸结果时,疫情还能防控吗?

疫情已经持续了3年,在疫情的防控上,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总结了许多经验,离成功或许就差那么一步,别让这种“不信任”,让这一步变成“一步之遥”。

更不要让核酸,成为了一门生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