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透支,让保险业一夜遇冷

原创:毕海霞

三年疫情,要说,风险面前,保险应该象口罩一样,激起全民重视购买才对。但是,静观今天的保险业,百姓并不买账,而且很多业内人士都感叹:保险业一夜遇冷。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呐?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保险业真正的快速发展起来,是在年,那一年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保险业,把保险业做大做强,四年之内赶上国际发展水平的战略目标规划。引进国外营销模式几年的保险业,如到了一个奇点,保险业进入极速发展大道,保险主题快速增加,保险业务员火速扩张,保费规模以30%的速度快速增长。

保险业也成了很多有志之士加盟的蓝海,成就了一批批有思想、有眼光、有学历的大学生。同时,保险外勤销售,零投资,零风险、零门槛、再培训、多帮扶、时间自由、多劳多得、公平晋级的营销模式,也给了很多普通人创富的机会。

不得不说,保险业这些年一路向阳,极速发展,对社会和人民贡献的成绩是功不可没的,这个从保险资金的规模和连年理赔的数字上,一眼就能看的到。

但是,目前的保险业人力业绩举步维艰,增速缓慢,保险业一夜遇冷处境尴尬,退保现象一再增加,甚至还引起网络声讨也是不争的事实啊。

如果说一个新生事物大众不接受,可以理解,但是,保险业显然走过了这个接纳期,在国家银保监多方面大力宣传普及保险知识下,保险公司的爱心形象却一再受到大众质疑,“最不保险的事就是保险”这样的言论至今不绝于耳,甚至有增无减,这也着实让人费解。

还从来没见过哪个行业,象保险公司一样,一个互助机制下的爱心行业,让百姓长时间产生这么大争议,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细细分析起来,好像又是必然的结果。

多年以来,在保险公司一直秉承“有人就有保费”的营销理念下,人海战术+粗放式的营销管理模式,促使行业销售队伍野蛮增长,真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街小巷,村村庄庄,到处都有保险业务员推销的身影。

甚至是前天还嘲笑跑保险的人,后天发现自己至亲加入了保险推销队伍。

就这样,保险大军浩浩荡荡,此起彼伏。

而短期高回报的直接佣金+残酷的业绩考核,在洗人海战术中,一波又一波上演。“杀新”占了保险规模保费相当大的比重,新员工自保件和近亲保单成了保险公司拉动保费增长的方法。60~75%的业务员在这个行业生涯期不到一年,十年以上的业务员更是少的可怜。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保险合同是所有金融产品中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可谓是天书,因为专业术语太多,读懂产品不易,它需要专业素养很好的人来准确无误地进行描述和表达,而业务员的大多数存活率,又如昙花一现,也就是说,多数保险业务员,连自己都没整明白,就直接上市场销售了,在销售中,最容易接近、最直接被推销的就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或比较熟悉的人。出于帮助、信任和情面,有些人不去了解欣然购买,而更多人是被动购买。购买者的信任与期待,寄给了一群不熟悉产品细节的人,购买者有一天的失望,就这样埋下了伏笔。

相比产品的争执,信任带来的失望更加重了投保人被骗的感觉,矛盾出现、退保成风,甚至还养活了专门以退保为代理的一些机构,这就是今天的保险业现状。

造成今天这种现象,从客观看,是一群不专业的人从事着最复杂的金融产品专业销售造成的。也有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网络风暴造成的。甚至还有些人,直接责怪“张乃丹事件”点燃的。

可我个人觉得,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业务员不专业、推给网络风暴,这其实是保险行业的挡箭牌、遮羞布罢了。

业务员为什么不专业?不专业又是谁让她潮水般涌向市场呐?她们又是在什么情况下疯狂的完成了不专业的推销?她们在推产品时知道自己不专业吗?她们愿意背叛亲友的信任吗?我想,这些问题需要重置。

在保险行业,干的时间长的业务员经常私下说两句话来形容绩优新手,第一句是:出生牛犊不怕虎。第二句是:无知者无畏。这两句话透漏出,其实,多数业务员是不知道自己不专业,她们接受保险公司培训后,象打了鸡血一样,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怀揣着爱心行业,帮扶亲友的想法和勇气去推销的。可是,她们并不知道保险合同里的细则规定和要求,只接受到了产品的卖点而不是全貌。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在了解产品的全貌下,出于利益和考核压力,故意忽略客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