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训师到引导师,就是这么简单内含短视

太原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03783.html

时代在变,我们的学员也在变。

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已经成为了职场主力军,这些见识多、想法多的年轻人不喜欢说教。

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他们追求创新、渴望体验,他们对来自网络的培训案例和常规游戏不感兴趣。

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获得成就感。

纯讲授式的课程,或者是讲授+问答互动的课程,已经很难满足这些学员的学习需求了。

还有一类学员,他们已经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已经成为企业内部的顶梁柱,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拥有一技之长。

很多培训师面对这类经验丰富的学员时,常常讲授所谓“系统而全面”的内容,以保持自己的权威性。

但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可能会导致培训内容不够有针对性。

而且,一旦课堂上有资深学员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培训师往往会为了保证所谓的课程进度,而选择模棱两可的“滑”过去。

这种方式很“保险”,但如果,这恰恰是一个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呢?

这时,恰好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契机,去帮助学员更深入的探索,并且在探索中把这个问题和答案和课程中的知识点建立联系。

引导式培训师通常会采取这种做法。

对于引导式培训师而言,课堂上发生的任何一个小插曲,都可以作为授课现场的资源。

没错,学员在课堂上,提出的任何问题、产生的任何分歧,都可以成为你的资源和工具,都可以拿来做探讨、做活动、做演练、做梳理。

因为,任何问题都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所以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员的潜能和智慧,带着学员多角度、全方位的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有人说,这样会不会导致课程超时?

别急,超时问题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课前的流程设计,二是培训现场的控制。

具体怎么做,才能在培训中掌控好时间呢?

请看以下两段视频(观看时长分别1分钟)。

01::00

引导师通常会扮演六种角色,分别是医生、编剧、导演、教练、助产士、顾问。

培训前,也就是课程开发阶段,引导师的角色是医生和编剧。

作为医生,引导师要做深入的需求调研和诊断。

培训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和框架,而是要针对部门和学员需求,做个性化调研和定制化开发。

作为编剧,引导师要设计出和学员的认知水平、能力层次、经验阅历相匹配的课程。

培训中,引导师的角色是导演、教练、助产士。

在课堂上,引导师要扮演导演的角色,把学员当成演员,让学员对所学内容进行演练,只有通过演练和实践,学员才能真正的学会。

同时,在学员演练的过程中,引导师要扮演教练的角色,就像是游泳教练或者网球教练一样,对学员进行指点、纠偏和辅导,才能让学员避免出错。

如果我们把学员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和演练产出的学习成果比喻成孩子,那么引导师就是帮助学员生出这些孩子的助产士。

助产士的作用是协助妈妈生孩子,而不是代替妈妈生孩子。

引导师也是一样,引导师作为助产士,是协助学员出成果,而不是代替学员出成果。

培训后,引导师的角色是顾问,学员如果在课程结束后的应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那么引导师也要给予指导和答疑。

有人问,怎么样避免在课堂中运用引导时,发生“上课热闹、培训无效”的状况?

设计课程时,要针对重点模块运用引导,同时围绕课程目标来设计学习活动。

引导式课程运用了大量调动学员参与的工具和方法,所以它看起来可能比纯讲授的课程更热闹、更有氛围,但也比较容易流入形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从培训需求和培训目标这两个方面入手。

那么,想想看,你找对培训需求了吗?

培训需求是希望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培训目标是指培训需求的细化指标,也就是学员参训后,有哪些行为表现证明这次培训满足了培训需求。

举个例子来说,培训需求是“解决新销售人员对产品知识不熟悉”的问题,培训目的是“提升新销售人员对产品知识的熟悉程度,并能向客户准确介绍”。

这种情况下,培训目标可能有以下4个:

1、学员能说出公司所有产品的类型、特性;

2、学员能区分各类产品所匹配的客户类型;

3、学员能说出我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的区别;

4、学员知道客户常问的有关产品的问题有哪些,并能用一句话精准回答。

这四个具体的目标,为课程的内容设计、案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指明了方向。

在培训过程中,无论用讲授的方式、引导的方式、还是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培训师都希望学员参与进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但是在学员发表不同观点的时候,培训师一定要保持中立,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这样才不会挫伤学员的积极性。

但很多培训师“自带光环”,总想保持自己的专业性和权威感。

那么,培训师如何在保持中立的同时,还能引领学员继续向前呢?

一是秉承教学相长的的态度,不轻易评判学员。

对于任何不同的见解,培训师都保持好奇和开放的心态,这样就能让学员感受到开放、包容的氛围。

二是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有技巧的提问。

比如,当培训师发现一个小组团队在讨论时,可能忽略了某个想法时,那就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大家注意。

举个例子来说,当团队在案例分析中,陷入“买不起新设备”这个议题的讨论中,反复讨论都没有结果时......

培训师可以提问:如果租用一些新设备作为过渡,有什么利弊呢?

或者可以问:除了新设备之外,还有其他方法能达成预期目标吗?

培训师通过提问让学员有了一些新的选择空间,但培训师并没有说大家一定要接受他的提议,而是保持中立,把决策权交给了学员。

在培训中应用引导技术时,通常会经历“动荡期”,培训师如何度过这个阶段呢?

01:03

三是在课堂上真正的倾听学员。

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的倾听学员?

培训师要做到积极倾听,首先要转变心态。

如果培训师认为激发学员的思考和交流比维护自己的权威更重要,就会忍住评判的冲动。

如果培训师相信每一位学员所表达的是他们最深刻的洞见,就不会在语气或措辞方面流露出不屑的情绪。

而是会发自内心的尊重学员,用心体会他们的立场,倾听每个人的声音,停止评判,这才是积极聆听的开始。

引导师可以创造出一个场域,让学员在课堂现场,共享思想、共享经验、共享技能,共享过去和未来。

如果这篇文章给你带来了一些些启发或灵感,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