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保险业在商业保险公司工作的真实体验

一,代理人制度原理:

保险公司与代理人制度是一种常见的保险销售模式。代理人制度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由于保险产品复杂,大多数消费者无法自行评估和购买,因此保险公司开始通过代理人来销售保险产品。代理人为保险公司争取客户,推广保险产品,从而帮助保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

代理人的定义是:代表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并获得保险公司支付佣金的个人或组织。代理人的职责主要包括: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咨询和购买服务,向客户解释保险合同条款,协助客户理赔等。

根据不同的标准,代理人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根据销售渠道不同,可分为直销代理人和中介代理人;根据销售业绩不同,可分为绩优代理人和普通代理人;根据销售方式不同,可分为个人代理人和团队代理人等。

二、代理人制度现实情况

目前,保险公司与代理人制度在现实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保险公司与代理人的关系多为“佣金支付”模式,这种模式下,代理人的收入主要依赖于销售业绩,因此可能会存在过度推销和误导客户的情况。其次,由于代理人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代理人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无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此外,由于监管不到位,代理人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和风险,例如代理人可能私自收取回扣、侵占客户资金等问题。

三,从事保险业的体验

我必须以一个中立客观的视角来叙述这个问题。虽然我已经离开了保险行业,但我不能对其进行全盘否定。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多数尝试在保险行业中谋求财富的人最终都以失败告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没有成功的机会。

1,保险公司的内外勤制度

保险公司分为内外勤,内勤是服务岗,负责员工培训,制定激励方案,以及制作日常使用PPT和报表。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岗位,有五险一金,正常缴纳社保。缺点就是经常加班,尤其是保险公司推广新产品的时候以及每年开门红的时候。

外勤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险销售,没有固定底薪,只有销售提成,然而尤其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有些时候也会给外勤设置一些补助,比如“英才计划”就规定必须与出勤率挂钩,不参加早会需要扣款。

2,保险公司的概况

早会制度是保险公司的标志,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每天9:00都会开早会,要求外勤必须参加,他们会明确规定,如果不参加早会则没有新产品的售卖权或者最新的激励计划。

值得一说的是,无论外勤在保险公司呆多久,工作到多晚,都是没有无责底薪的,外勤的薪资是与销售额挂钩,达到什么样的业绩对应什么级别的底薪。这也是为什么外勤人员很难的原因。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有些保险的公司的主管级是有无责底薪的,我原来工作的保险公司,主管级别享受元无责底线,区级主管享受无责底薪等;每一家公司对外勤主管的称呼方式不同,不需要太去纠结。另外还有一些保险公司,无论你达到什么架构,什么职级,都没有无责底薪。并且需要考核主管本人与团队业绩。

3,保险销售的职业规划

外勤在保险公司体系内有两种职业规划:

1)个人路线,一般对应为,初级保险顾问,中级保险顾问,高级保险顾问,资深保险顾问。

这条职业规划路线,是对于不想发展团队的外勤工作人员制定的,通过考核销售业绩晋升,没晋升一级代表着提成比例增加,有些公司可以越级晋升,有些公司则不能。个人路线也有很多成功案例,无一例外都是大单高手,还记有一年开全国表彰会,上台发言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曾是河南电视台的记者,认识许多大老板,她的业绩就做得很好。值得一说的是,想要做好保险与原本的社会关系是分不开的。

2)主管路线,简答来说就是通过招人,带徒弟,完成架构以及业绩晋升,晋升主管有许多好处,比如有团队业绩提成,以及管理津贴。当时我选择的就是晋升主管路线,重点放在培养徒弟身上,徒弟出单我就有收益。还有最重要的一条,我入职的保险公司,不考核主管本人的个人业绩,维持主管只需要团队业绩合格。

4,保险公司的考核制度

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采用的都是季度考核,举例:我是一名外勤主管,第一季度团队业绩考核为5万,第一季度完成指标,我就是维持主管,如果未完成,就是降级变成普通外勤,不享受主管待遇。同样的,如果是普通外勤销售,如果长时间不开单,也会降级甚至销号。

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是用的这种大浪淘沙的操作模式,也有例外的,有些保险中介公司,采取的是终身制,代理人也不需要去公司开早会,也没有代理人考核,你只要销售就有收益。至于有没有其他最新的模式,我并不了解,毕竟我已经离开保险业几年了。

5,客户服务

随着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深入,公司会给销售人员配发“孤儿单”,所谓的“孤儿单”就是原本的保险销售人员离职,没有人后期服务处理的单子,公司配发给保险销售,只有一个目的,做二次开发,看看有没有可能加保或者推荐新的产品。这时,保险公司会以各种节日为理由,组织客户出行游玩,或者在公司组织讲座。一般宣讲产品的都是内勤讲师。

另外说一下,所有的带客户游玩,以及参加讲座,所产生的费用,都是由我们保险销售代理人承担的。我还记得带客户去参加农家宴活动,公司每人收80元,包括代理人都是要交费的。

6,客户投诉问题

在保险销售过程中,投诉是不可避免的,首先必须承认,在公司的业绩考核面前,许多保险代理人,曲解产品的含义,扩大保障的内容。这些并不是个例,而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举例:我曾经接手过一张“孤儿单”,那是一对老夫妻,他们在银行存钱,路过了旁边的保险销售,这位销售,对老夫妻一顿吹嘘,说的天花烂坠,又是利息高,又是带大病保障的。老夫妻心动了,买了这份保险,可惜的是,老夫妻并没有仔细阅读条款。最终导致了他们买的保险,并不是他们需要的。5年后他们来保险公司提现,最终还倒亏元。

那么如果客户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

目前处理保险纠纷的方式有三种:

1),直接找签约保险公司投诉,所有保险公司都有服务热线,以及城市服务大厅,打电话和去柜面都可以。

2),找银保监会投诉,如果与保险公司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那么就应该去当地的银保监会投诉。

3),如果以上方式依然无法解决,还可以通过诉讼解决,不过这里要说一些,大多数的问题,银保监会都可以解决。

7,从业4年的感想

在保险业的浪潮中,我独舞了四年,也小有收获。若是你问我是否热爱这个行业,我会摇头否认。这个行业如同飘摇的海洋,让我难以寻找到归属的港湾。我每天朝九晚五,定点去保险公司报到,穿着规定的正装,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代理人,游离在公司的正式员工之外。我与保险公司,虽有合作关系,却无归属之情。四年来,我自己承担社会保险的费用,若是有一天我不去保险公司,还需向分公司负责人请示。这四年的辛劳所得,全都来自于销售的提成以及管理的津贴。那些无忧无虑的底薪,与我无缘。这份工作,仿佛是自我创业的微缩,唯一不同的是,你在为自己努力,却要忍受公司制度的束缚。

这份工作堪称是“烫手山芋”,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公司所提供的资源就像是东拼西凑的“杂牌军”,极为有限,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以最负责任的态度说,我从未成功地开发过一份所谓的“孤儿单”,尽管其他人可能有成功的案例,但那也只是如同“瞎子摸象”般的片面之词罢了。从你涉足这份工作的那一刻起,你的主要客户群体就是你的亲戚朋友,因为只有他们最信赖你。这份工作的难度会让你饱受挫折。

我曾指导过五十余名弟子,然而只有十二人成功地度过了最初三个月的考验。这十二人中仅有五人升格为主管,而我恰恰因为这十二人的助力,才得以在这四年里坚定地走下去。在这四年里,我曾为两家公司效力,之所以跳槽是因为诱惑力十足的激励政策。然而,最终我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也是因为政策调整的关系。

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行业,从未感到过丝毫的后悔。在我看来,代理人这个行业,就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注定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对此,我有几个观点分享给大家:

1),不给保险代理人开基本工资缴纳社保,又指望保险代理人能服务好客户

2),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又希望代理人可以自发性的开发好客户

3),没有有效的开发客户系统,完全是盲目的陌生拜访

4),当月不开单就没工资,季度不开单就降级

5),保单市场趋于饱和,开发新客户是极为困难的

6),客户第二年续费,没有提成,必须开发新客户或者加保

当整个市场趋于饱和,那些曾经依赖大量人力堆积起来的团队就失去了生机。未来所需要的是更为专业、更具备职业素养的服务人员。这类人通常以内勤的身份出现,他们拥有正式的编制,没有业绩的压力,他们就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关键,也是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在满足客户需求方面,必须将服务评分置于首要位置,弱化产品的强行推广,真正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淡化销售过程中过于浓重的功利属性,将更多的焦点聚焦在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上。只有这样,才能在饱和的市场中立足,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口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