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从销售代表到营销策划总监背后的辛

第一份工作

由于大学选了天坑专业之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年毕业的我拒绝了很多食品大企业生产部门主管的offer之后,悻悻地回到了老家省城。

鬼使神差的跟着同学一起选择了销售行业。于他,用他的话讲,就是销售来钱快;于我而言,我只想通过销售工作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

走马观花的选了一圈之后,我们在前程无忧上某一线方便面企业的主页下投递了简历。当天我们就接到了HR的电话,随便问了几句,我们就被录取了。当时我俩相视一笑,觉得找工作似乎并不像网上讲的那样困难,然后带着欣喜和期待在20平米的城中村小单间里的硬板床上辗转难眠。

第二天,我骑着刚买的自行车带着他一起到公司报道。我们被分到了不同的部门,早会之后,所有迷之自信的优越感就被第一个直属领导给我驱散了。

“兄弟,你过来!”骨瘦如柴的领导把我叫到身边,拿出记号笔在破旧的昆明地图上画了一个圈。“那,从今天开始,这里就是你的地盘,你说了算!”

“这是你的师傅,陈梅,她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教会你所有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她是我们部门的销售冠军,跟着她一定要好好学习!”他说话间,一个微胖的女孩子向我走过来,并礼貌地向我伸出手。我怔了怔,伸出了右手“多多指教!”她没有说话,只是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

“大学生,过来帮我弄个表。”我抬起头,所有同事都面面相觑地看着我。“叫你呢,赶紧的!”领导抬起眉毛看向我。

我低着头走到他面前。“你看看,帮我做一下销售统计表,把同比增长和环比增长的类比突出出来,我要去开会,待会儿给我!”话语间,领导拿着笔记本站了起来准备转身离开。

“我不会!”看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我满脸通红的从嘴里挤出几个字。

“连个excel表都玩不清楚,你还做个毛的销售!你的大学是怎么上的?”。领导板着脸朝我怒吼。那一刻,我无地自容,忽然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大学四年的大好时光,一无所长,还自我感觉良好。

第二天,我的师傅开始早上带着我跑市场,下午教我什么是盈亏平衡点,什么是费用预算,什么是陈列,什么是排面和堆头。教我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做通路布建,在不同的销售渠道如何调整销售策略,如何做客户管理和经销商管理。

升职

一头雾水的我在两个月之内掌握了菜鸟销售代表该掌握的所有销售知识。而我也在这时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我上级的直属领导。虽然我们中间隔着一个等级,但他对我格外关照,他也教会了我如何带团队。两个月后,我变成了他们的样子:背着个破旧双肩包,包里塞着裁纸刀、透明胶、产品手册、样品和价格标签;客户面前满口跑火车,各种忽悠各种侃。

做销售的前面三年,我时常在想,自己似乎在这三年之内把这辈子要讲的话已经讲完了,也把这辈子会做的丧尽天良的事情做完了。因为从开始上班的第一天,领导就给了我一把小刀。而每次拿着小刀去货架上划破竞品外包装的时候,我都会有深深的负罪感。毕竟,这些都是粮食!浪费粮食在古时候是要浸猪笼的。何况这只是公司与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的手段。

但是时间告诉我,我不搞别人,别人依然会不依不挠的搞我,而且手段比我还要狠还要没底线。于是,我释怀了,但某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选错了行业。

三年之内,我的地盘从部门里最小的区域换到了最大的区域,从传统终端渠道换到了学校渠道,再换到特殊渠道和批发渠道。我的级别也从销售代表升级成为批发业务代表,再升级为经销业务代表,在离职前夕,我也成为了经销区主任候选人。直到辞职离开后才明白,我离成功仅一步之遥,可我没坚持到最后。

因为我的贵人在这个企业奉献了十多年的青春后,辞职了。而我,也跟着离开。当时的销售圈子默认的规则里,站对队和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甚至可以赔上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要搏一搏。

信心满满地辞职后,休息了一个月,准备着接受组织的召唤。但是事与愿违,他和另一家大企业谈崩了。树倒猢狲散,我们跟着他一起辞职的人开始自谋出路。

跳槽

回头一看,自己似乎除了销售什么都不会。于是,我在朋友的建议下进了一家本地小企业。这家企业主营矿泉水,一个单品打天下,有点像当时一骑绝尘的孤胆英雄王老吉,只不过由于经营不善,这个品牌在当地所有同类产品里,连前五都排不上。

58岁的光头老板坐在黑色的真皮座椅上,斜着眼睛看了看我。“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公司的销售总监!1万5以内,底薪你自己随便填,销售提成另算!”他抬起头,苍白的烟圈划过我的脸,让我窒息。

他把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到我面前,画面里,是我头一天给他们员工做内训时他们录下来的视频。“你这个内训做的不错,我很满意,不用面试了,签了合同,明天你就过来上班吧!”

写字楼的电梯里,我默默地回想着自己头一天在他们公司销售团队面前搜肠刮肚胡言乱语了两个小时的画面,背后一丝丝凉意袭来。

“就我?也可以做销售总监?”回到出租屋后,我带着不屑摇摇头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去试试呗!”撕着泡面调料包的同学回头看了看我,眼里写满了嫉妒。

第二天,我正式让自己的销售生涯里的职位走上了新台阶。一个月后,臃肿复杂的办公室关系、倚老卖老不干正事的后勤部门和财务部门、不懂任何销售知识和技巧却不把我放在眼里的销售团队、朝令夕改的上层领导,再加上拍脑袋做决策的老板,让我身心疲惫,我也开始自我怀疑。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得走完。带着不服输的心气,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开始从物流、生产、销售、储运、计划、人资、行政、后勤、公关、销售着手,一步步把公司制度革新、完善。团队里的人被我清理了一大半,新人的不断加入让团队壮大了一倍。经过产品定位到市场经营策略调整,公司业绩实现了翻番,销售利润也大幅提升。

但是,改革带来的反噬很快让我无法招架,因为我动了别人的蛋糕。别人都是跟着老板吃糠咽菜一路走来的难兄难弟,我算老几,啥也不是,顶多算一个26岁喜欢折腾的毛头小子。

成长

两年后,我带着不甘离开了。我觉得自己在小企业里能被榨取的剩余价值已经所剩无几了。就当是在大企业学了一堆理论,到小企业练手了。

兜兜转转一圈,行业圈子就这么大,自己从新手变成了老油条。在天花板很低的销售行业里,大家走向成功的最小组力路径越来越窄。

销售行业都是吃青春饭,30岁以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做职业经理人,往企业中高层发展;要么自己做生意,刚好可以把自己工作时积累起来的人脉关系用起来。

销售行业混迹的老油条遍地都是,但是有的时候,他们联合起来,可以搞垮一个大公司甚至一个行业。

恒大冰泉背后的资本和金主够厉害吧,许老板做梦也想不到看似平平无奇靠销量积累金山的快消品行业会让自己在阴沟里翻船。在快消品老油条眼里,许老板就是人傻钱多的主。跟着我混了三年毫无起色准备改行的小弟,抓住了改革东风大好时机,去到恒大冰泉竟然可以做区域销售副总,薪资直接从瞬间变成了,捞外快捞到手软,捞到内疚。

恒大冰泉刚偃旗息鼓,红牛商标之战粉墨登场,徐老板左手拿着红牛,右手举着战马。刚犹豫了几秒,嗅到商机的大佬瞬间在市场上推出各种功能性饮料。这当中,90%的新品牌全都以恒大冰泉相同的姿态在市场昙花一现。这一波操作下来,又一大波快消品老油条实现了逆袭,踩着恒大冰泉和多功能饮料的尸体赚得盆满钵满。

我开始反思,为何别人能抓住机会自己却不能?天时地利人和,似乎自己都占了,最后我得出结论,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老油条,自己还坏的不彻底,还留存了潜意识里最基本的善意与良知。

年,跟着之前说的贵人到了一家乳企做了销售经理。这一做,又是四年,跟着自己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销售行业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走多少人不重要,培养多少优秀的销售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但是现实就是不管自己如何培养别人,总会遇到没有良知和感恩之心的白眼狼。

这段时间里,王老吉和加多宝开始不断上演狗咬狗的戏码。整个快消品行业都在吃瓜看戏,两者的撕逼大战最终也以王老吉的胜出告一段落,却也让王老吉里子和面子双输。王老吉则因为自带产品属性buff的消费者议价能力缺失,让自己不得不面临着不可逆的市场萎缩的局面。老大和老二打架,让作为老三的和其正在渠道和价格的恶性竞争双重高压之下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一场持续了几年的撕逼大战几乎葬送了整个凉茶行业。

困惑

当时,我还有过跳槽到加多宝工作的念头,因为我觉得有的时候,情怀真的很重要。想想当年汶川地震加多宝母公司慷慨解囊支援灾区的画面,它真的罪不至死。

每次迷茫和彷徨的时候,总会想着换个行业,重头开始。就在这样的犹豫徘徊之中,时间一晃就过了十年。而立之年,手无缚鸡之力,上不能报国恩,下不能侍父母,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十年弹指一挥间,吃青春饭的销售工作让我失去了重头再来的勇气。因为自己除了会吹牛几乎一无所长,什么都懂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通,活脱脱一个半罐水。

到大公司,也可以找到很好的中层管理职位,但是对办公室政治不感冒,自己很容易水土不服。到小企业,又当爹又当妈,自己的剩余价值被一遍又一遍地压榨,若是有所保留,自己很难独善其身;若是全盘托出,自己很快便会被别人取代。在这样的矛盾中,自己终于成为了彻头彻尾的老油条。

高不成低不就,口袋比脸还干净,工作不稳定,又不想参加体制招录考试。开始拖累身边跟着自己的人,也开始拖累家人和朋友。

转行

年,30岁的我再次辞职。到了一家一线乳品企业做了营销策划总监,我再也不想从事销售工作了,做幕后策划可能更适合我。换了个跑道,很多事情开始豁然开朗。的确,换了环境,眼界和格局开始变得广阔起来。不再纠结过去,也不再展望未来,每天坚持学习,虽然老油条的本质并未改变,但至少自己从过去的泥潭中一点点走了出来。

不再趋意奉迎,不再刻意讨好,对所有人和事,宽容以待,对所有的蝇营狗苟,刻意远离,安之若素。

一点感悟

经常奔波在出差的高铁上,看人来人往,也看到过和自己一样拼命的面孔,也遇到过和自己曾经一样落魄但满脸春风的灵魂。闲暇之余,独自一人去往更远的地方,那里,有曾经的同学和朋友。觥筹交错之间,往日情谊像杯子里的酒,落下去又满起来,最后从杯口溢出,像极了这一生的所有起起落落。

大学时候一个宿舍的兄弟,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父母都是老师,大学时单纯得近乎呆板,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不着众生相的他曾经是同学里公认的行走在人间的白纸,宿舍里他年龄最小,但一直都是我的老师。每次遇到挫折,我总喜欢叫上他一起喝酒,听他不带杂念的论述,和不带情绪和情感的宽慰之语,我都会有所顿悟。

去年,去了一次上海,可惜因为他出差,没见上面。电话里,他告诉我他已经辞职,准备去深圳做私募基金投资经理。错愕之时,他和我说,他这辈子对父母顺从过头了。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真的只会读书,平时单纯腼腆,不谙世事,工作后一头雾水,遍地是不得不踩的坑。自己也把读书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大四英语过了八级,考过雅思,考过托福,保送研究生,拿到麻省理工的录取通知书,国考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招录比例:1)拿到了上海海关的offer。他把读书人能达到的巅峰都过了一遍,犹如家常便饭。但是在海关工作五年后,他开始觉得这辈子得自己做点什么。

我笑着说,我已经在老油条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他报以同样的笑声,“我何尝不是如此,只是我们在毕业时你选择了工作,我选择了继续读书,之后你选择了体制外,我选择了体制内。但终归我们都废了个彻底,很多道理没想明白之前,我们都是老油条。”

“辞职那一天,我第一次感觉到人生竟然可以如此轻松惬意。”他顿了顿继续说到。“这就像行星离开自己的固有轨道,只为了能有更多的可能,那样就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挂了电话,他的言语一直在我脑中盘旋。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路,目标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爬到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绕了一圈才明白,我们和身边的芸芸众生一样,在同一个平面之中,上行也好,下行也罢,不过是每个人选择不同而已。但当我们无限下坠之时,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很多道理,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很多故事,只有自己才能理解;很多苦涩,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想明白了,决定了,执行了,结果好与坏,都得自己承受。

喝了太多的毒鸡汤,受了太多的社会毒打,犹豫不决了太久,错过了太多的机会,辜负了太多的期望,在精神层面,自己几乎已经一无所有了。从小接受的教育让我在进入社会后每一步都走得很挣扎,但至少自己还没有放弃。

没有自暴自弃,就还有救!

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我想给出以下忠告:

1、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进对公司跟对人,真的非常重要。

2、不管选择什么行业的工作,至少在里面沉淀三年以上,因为在同一个行业工作两年,我们才能搞懂这个行业最基本的运转逻辑,而只有三年以上,我们才能做到精通。

3、第一份工作,能进大企业绝不去小企业浪费时间,能进上市公司和外企更好。因为大企业都是靠制度管人,小企业则是人管人。大企业制度完善,在教会我们做事的同时还可以教会我们做人,而小企业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压榨。在大企业学到本领镀了金,到小企业就可以降维打击,坐地起价,就算被压榨,但至少自己值钱。

4、不管何时,心怀感恩和良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做有损企业和行业利益的事情,捞外快的事情绝不能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每个行业圈子就这么大,坏了规矩和自己的名声,自己连立锥之地都会被剥夺。

5、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技校毕业的中专生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都比我们大学刚毕业时强一百倍,别人有一技之长,我们有什么?打游戏比别人6?女朋友比别人漂亮?

6、能走捷径就不要想着从基层开始,社会不是象牙塔,选错了跑道,信心的流失对我们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毕竟我们每个人的心气都是有限的。

7、坚持学习,同时能掌握学以致用的技能。现在的时代,我们可以有足够的渠道去获取新知识,但我们大部分人只学会了不断学习,却没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自己身上。空有学识,一事无成。

8、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凡,学会用像智者一样思考,用普通人的方式去经营生活。和自己和解也放过自己,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天赋真的很重要。

9、坚持奋斗。现实社会里,奋斗精神的缺失让我们绝大部分人连拼天赋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从医学角度来说,你能努力到什么程度,有大概一半多取决于你的先天基因。也就是说,你意志力、专注力、忍耐枯燥的能力、承受孤独的能力、抵抗压力的能力,大部分都来自于先天遗传。能自律的人,根本不追求自律,人家很自然就做到了。天天喊着自律、努力的人,长期来看,基本都没办法坚持下去。

10、遇到节假日能回家陪父母就一定要回去,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就业方向推荐:

1、技能培训行业,做培训讲师。不会讲?总会学吧!一年学不会,两年呢?三年呢?只要用心,熟能生巧的事情就没有学不会的。至于前景和收入?懂的人自然懂,就不多说了。

2、中小学教师。这一行有两个前提:有能力获得教师资格证;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决心和毅力。

3、牙医。专业限制,不赘述。但是只要想从事,现学,照样可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4、养老护理和健康管理行业相关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能,未来可期。

以上建议和推荐,不适用于某二代,也不适用于啃老族,毕竟啃老也是本事。当然这些人也不能有耐心把这篇文章看完,甚至根本就不会看到这篇文章,所以就当是废话吧。

脑海里突然出现一句话:我们没有认真的年轻,那我们就得认真地老去!不给遗憾留有任何余地!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