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3万补课,物理只考2分,培训机构的套

前一阵子朋友跟我聊天,说新学期又要开始报各种辅导班了,她最近了一家线下辅导机构,师资、环境各方面都不错,只是一下子要交一学年的费用,数学、英语两门课加起来2万多点,但是课时真的很多,算下来一节课也就多点,还蛮划算的,问我觉得怎么样?要不要一起报,还有额外的优惠。

我立马拒绝了。并委婉地劝她别一下子报那么多。至于后来她报没报,我也没问,怕又被安利一次。

这年头补习班的水实在太太太深了,比起“跑路之王”健身房也不遑多让。不过比起身材焦虑,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软肋,补习班的钱可比健身房好赚多了。

自打娃能跑会走后,很多老母亲就牺牲了自己的买包自由,转而争取娃的补习自由。别看中年妇女在大街上对健身房发传单的嗤之以鼻,满脸不屑一顾。你只要告诉她培训课时包买一年送一年,她立马就来劲了。

还有些号称从来不下PDD,绝对不麻烦亲友砍一刀的高冷中年女神,一见到1元拼课的优惠,立马就把持不住,一个劲儿请大家帮帮忙,砍一刀或者参个团,就为了娃能搞几节课听听。

这种心情同为人母,当然都能理解。问题是补了课孩子成绩就上去了吗?很多时候都只是起到一个安慰剂的作用。

之前有位家长,把俩孩子送进机构补习,说好了,只要补课钱交到位,保准能把孩子送进当地的省重点高中就读。这个妈妈前后交了四次钱,总计22.76万,结果补下来孩子物理只考2分!(人才啊,都选C也不可能只有2分吧,完美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几门课总分加起来才多,别说省重点,就是高中都考不上。

小孩成绩都没提高,当妈的竟然已经急吼吼充了4次钱,家长的钱未免也太好赚(pian)了!都怎么想的呢?

对于补课,父母无非两种心理:

第一、人家都在补,我孩子怎么能不补?不补不就落后了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补课就是学习,多学一点总归没有坏处。

再说,现在的小朋友都讲究全面发展,什么可以不学呢?

奥数你得学吧?不学娃脑子不如别的小朋友灵光。英语你得学吧?口语、听力还有写作,一个都不能少。大语文你得学吧?到处都在推崇大语文,总有一次打动你。体育你得学一样吧?将来中考还考体育呢。乐器你学一样吧?这年头娃不会乐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第二、有的父母平时确实工作比较忙,顾不上陪孩子,导致娃成绩落后了。或者自己辅导功课有困难,觉得对不起孩子,出于内疚的心理,给孩子报起培训班、辅导班来也不会手软。

培训机构对父母的这种心理了解得透透的。打蛇专门打七寸,套路一个接一个,真的防不胜防。

夸大师资

培训机构最大的套,就是夸大师资。

我以前曾给两个培训机构写过文案,我们那两个老板都还算厚道,仅仅是包装,还没有到瞎编的地步。

一般来说,老师提交简历给机构的时候,自己会包装一次,尽量写得好看一些。学校拿给家长看之前,又要再包装一次。比方说当过一段时间家教,会写成有很长的教龄,自己备过课,会写成有较强的教材研发能力等等。

注了两次水的猪肉都不新鲜了,最后家长看到的花团锦簇的师资,去掉水分,只有学历、资格证是真实的。

这都还算好的,之前有篇文章叫《我在辅导机构当了半年“名师”》,那个机构(竟然是上海的)为了降低成本,什么人都招,招来了就跟家长吹嘘说是公办学校在职教师。反正公办学校老师按规定不能在外补课,反而给了这些机构钻空子的机会,家长也都很识相,就不问了。

说到这我不禁怀念起我小的时候补课的经历。

我们那时候都是托关系找的在校老师,周末去老师家里补课。老师在哪所学校任教,教什么科目,教学质量如何早就打听得一清二楚,不存在找到“李鬼”的情况。

那时候老师也朴实,都不好意思催交补课费,每个月交补课费的时候,我也脸红,老师也不自在,点都不点,直接往书里一夹。哪像现在,才刚交了钱,又琢磨着让家长教下一学期的钱了。

讨孩子欢心

大部分父母判断课好不好,都是问自己孩子:你觉得课上得咋样?

小孩哪里知道课上的好不好,起码也要到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才知道判断上的课对自己有没有用。有些学渣到高中都不知道什么课好,什么课不好。

这就给了机构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他们来说课上得如何还在其次,把小朋友们哄高兴了才是第一位的。很多线下机构都有各种零食,糖果摆着,小朋友来了随便吃。

我有一次陪朋友的小孩去试听外教课。那次我娃不在身边,我也没有对课程表示出任何兴趣,就没有课程顾问来骚扰我。瞎逛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老师拿着一个挺大的玩具盒跟一个小学一二年级模样的孩子说:“宝贝,你要跟妈妈说下学期还要继续来这里上课哦,你妈妈续了课老师就把这个送给你好不好?”

线上教育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某思,每节课都奖励小孩很多金币,你说是激励措施也可,说是吸引孩子继续在那学也未尝不可,毕竟那些金币确实可以换实物奖品。

而且我发现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特意吹嘘自己有多厉害,有的老师还会在下课的时候带着小孩唱歌跟娃套近乎。

总之我娃上过课后,就坚定不移地认为她的老师非常非常厉害。哪怕她没听懂,她也一样这样认为。

当妈的差不多都是“耙耳朵”,孩子说这个课好,这个老师牛,就会心甘情愿地继续续费了。起码将来孩子埋怨:“你咋给我报这么多课,我都没时间玩。”的时候,妈妈们可以扳回一局:“是你自己说喜欢,我才给你报的呀”!

营销厉害

培训机构的课程营销是真的厉害。从课程顾问,到任课老师几乎全员营销。稍微大一点的机构,营销套路简直防不胜防。

一般来说,课程顾问都是纯销售。无论他们看起来有多专业,对课程,对孩子,对老师多么懂,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让你掏钱。

等报了课,消停不了一个月,他们又开始催着父母续费,告诉你现在续费有多优惠。健身房都不敢这么玩。那个一口气交了23万的妈,估计就是这么被坑了的。

吾友陈老师家的公子,一次性交了一年乐高的学费,后来机构跑路了,多元维权维了大半年才拿回来一半。

线上课也是一样,每次某思要开家长会,我就知道他们想我续费了。所谓家长会,先是东拉西扯一通三年级应该怎么学,语数外有些什么变化,接着就直奔主题,今天续课有多少优惠。

说句扎心的,在学校里都不能认真学好的渣娃,在机构里让人哄着学,也不可能学好。上大课效果还不如学校,上小课就相当于找人盯着学,养成这个习惯以后要改就难了。低年级还好,高年级就会很吃力。

至于那些押题押得很准,总是能“凑巧”出到跟学校一样习题的机构,则相当于剥夺了孩子的部分学习能力,营造了成绩还不错的假象。总有一天是要露陷的。

对老母亲来说,报班花钱容易,甄别老师却难。捂紧钱包想清楚再报,一次别报太多,且观后效再做决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