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科培训机构皆闭店,线下素质教育成主

记者|查沁君陈振芳陈琼烨

年7月24日,“双减”意见正式落地,成为教育培训行业划时代的一天,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的校外学科培训步入历史。

为了疏解培训需求、解决孩子暑期无人看管的问题,今年6月,教育部明确要求,各地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组织开展科技、文体、阅读、实践等多种特色活动等暑期托管服务。

近日,北京还首次对教育督导问责进行具体规范,8月起“双减”落实不到位,相关部门责任人将被问责。

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原12.4万个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个,压减率为92.14%,原26个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压减到4个,压减率为87.07%。

“双减”至今,各地校外学科培训机构大幅缩减。北京市压减到57家,压减率超过80%,无证机构动态清零。上海减至家,压减率超91%。河北减少99.9%至4家。

时隔一周年,界面教育实地探访了北京、上海两地部分区域的二十余家线下教培机构。恰逢暑期,学科培训机构线上、线下皆被禁止。基于互动性和体验感,线下素质教育成为主流。但遇疫情线下停课,线上素质教育是补充项。

线下素质教育机构生存状态分化

北京线下教育机构的复课历经波折。

“疫情三年,叠加‘双减’,今年是最难的。”位于三里屯的一家音乐艺术中心销售告诉界面教育。

该销售表示,今年以来,该中心因疫情经历数次停工,最近7月1日才正式复工。停工期间,学生无法来校区上课,老师会带孩子去剧院、电影院等地,也会开展夏令营活动。

这家成立于年、针对4至12岁儿童的艺术机构,于年从国贸搬至团结湖校区,目前全国共有5家店。从启蒙到合唱班,约多个孩子,过去人数多时有个。

同日,界面教育还走访了芭蕾世家、晓星芭蕾两家机构,均处于关门状态。

北京还有不少教培机构聚集在大型商超内。商场通常能吸引大量客流量,也为教培机构带来进店咨询和招生优势,但租金也相对高,入驻品牌多为连锁店或体量较大的机构。

根据商场繁荣度和区域差异,线下教培机构呈分化趋势。

以位于北京朝阳区五环的长楹天街为例,商场西区汇聚了十余家教育培训机构,覆盖琴行、街舞、功夫、早教、舞蹈、美术等多个领域。

由于素质教育类型广泛,同一个商场的教培机构间也存在竞争。7月17日中午,界面教育发现,美术机构、早教店内等待孩子下课的家长较多,而培训内容为功夫散打的机构则冷清许多。

由于“双减”不直接影响素质教育机构,这些机构更大的压力来源于疫情。

在北京有12家直营店的芭蕾舞连锁品牌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教育,如果因疫情线下无法上课,总部会安排会员每周上一次线上免费课。“从年到现在,只要碰到疫情停课都是这样的模式。”

这意味着,机构不仅无法消课,还要承担闭店期间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但在工作人员看来,此举能吸引招生,“综合性价比较高”。

界面教育还发现,多家教培机构门口均贴有海报,提示《北京市但用途预付卡管理条例》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扫码会跳转至北京市监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