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电子签约前,造车新势力在考虑这两个问题
据中汽协统计,新能源汽车成为年汽车行业最大亮点,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
交易量上涨的背后是签约量的增加,年车企的发展也可以从上上签电子签约平台一窥究竟。这一年,我们发现汽车行业的客户逐渐增多,且每家企业应用电子签约的业务场景也不尽相同。
再往前一步,即使车企都在同一场景实现了签约线上化,背后的故事也各有千秋。那么,造车新势力选择电子签约平台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1.与企业未来发展保持同频的“动态产品”
如今,“软件定义汽车”渐渐成为共识,带有互联网基因的造车新势力凭借产品的快速迭代和优质的服务体验,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所以造车新势力企业需要持续思考如何进一步优化客户体验和加速产品创新,保持敏捷的运营。比如基于全栈数据破解千人千面,深度解读客户画像,进而基于客户需求升级软硬件。而软硬件的升级会直接影响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不断变化,产业协同更加复杂多元。
面对庞大的消费者客户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如何改善C端消费者的签约体验,以及如何通过签约提效节省上下游产业协同的时间成本。”摆在了企业面前。
何种电子签约产品才能支撑快速迭代升级,提供良好的签约体验?
SaaS签约管理系列产品。因为是SaaS云端部署的模式,可以通过接口与车企各业务系统账号体系打通,这样消费者在与车企签约时,只需要注册实名一次即可,无需重复在各个系统注册实名。对车企而言,也可以解决签约数据孤岛,满足企业对消费者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分析。
举个实际例子,之前某厂商给一家车企提供了两套产品:签约API产品(工具版,无用户账号体系,只有签署功能)和SaaS签约产品(可直接使用,不对接),因为没有为车企客户统一规划签约平台,导致不同的业务场景下,消费者用户要反复注册、实名。
当购车用户通过APP签署《购车合同》时需要注册并实名,因为是纯接口对接原电子签约供应商提供的“签约API产品”(无用户账号体系),故后续用户再需要签署《质保合同》时(这时需在原供应商SaaS平台签署)则要再次重新注册并实名。
这样车企无法对合同进行集中管理:《购车合同》需通过接口下载到本地系统进行管理,《质保合同》因不做对接,故只能在原供应商SaaS后台进行管理。
如果说当下还能承受(因为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比B端推广更简单),而后随着企业业务的快速拓展,线上签约会扩展至更多B端场景:未来考虑采购、销售、人事、新零售等,若继续采用纯接口分别对接各业务系统,将会出现重复开发、单独运维部署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无法与外部合作企业实现互签。
背后的逻辑在于如果签署账号在车企本地,就只能形成车企与其消费者、合作伙伴之间的单向局域网。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只能登录车企平台签合同,而不能给车企线上发合同。如果大多数合同的签署相对方愿意配合到车企本地再注册实名进行签署还行。反之一旦遇到有同等实力甚至实力更强的大企业,配合意愿低,就难以快速实现线上互签。
而账号如果在云端,就支持了一张可无畅互连的基础网络来支撑各方的业务需求。这样合同的各个相对方都能对合同进行各自部分的操作,并被忠实地记录存证。也能够各自在企业内部使用对应的合同管理系统,把这些合同数据统一地管理起来。
否则,企业将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平台上去分别创建和使用电子合同,后续将无法统一管理,也会导致电子印章数据在外部扩散,造成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给客户的方案是选用上上签的签约管理系列产品,可以与内部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对接,实现数据交换。签约用户可以具有单独的上上签账号,后续无论签署哪类合同,都可通过上上签云端发送的短信链接完成签署(只需实名一次,无需重复操作)。
后续这种同样适用于集团内部多业务线、分子公司合规管控的情况,总部可对多业务线或分子公司的账号、模板、权限、印章进行统一管控,集中运维部署、共享内部IT资源。
因此无论是基于消费者的签署体验还是后续拓展更多B端签署场景,车企需要与电子签约厂商一起站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去提前设计,选择可扩展、快迭代的电子签约产品,这样才能进行业务拉通、集团统一管理,减少后续系统重复性建设带来的时间和物力成本。
2.相似的“服务理念”创造更高的客户价值
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通常还会考察双方的经营理念、价值观是否一致。惊喜的是造车新势力与电子签约SaaS模式在订阅式服务上不谋而合。
进入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官微、小程序和社区,用户给车企提出的升级问题随处可见,其中有条留言回复道“OTA3.0之后,就可以了”。
车企的这种频繁升级迭代和订阅式盈利模式给电子签约厂商的服务水平(包括响应速度和培训推广服务)提出了要求。为什么这样说?
连接点在于:
面向C端用户:车企频繁的升级迭代需要明确地告知并取得用户的授权同意,且用户在商城购买服务时还需要经常签署《软件及升级服务订阅协议》等相关文件。
面向B端合作伙伴:车企的每一次软硬件的更新迭代意味着都会与B端供应商(零部件、物流货运)签署补充协议等文件。
上上签电子签约在与造车新势力企业嘉宾沟通时,嘉宾提到,“因为产品要经常做测试,购买零部件非常频繁。当中还涉及运输,需要经常与物流公司签署物流回单。”
B端场景的签约与其他合作不同,尽管企业内部也有盖章签名场景,但因为是内部更容易推广管控。对企业而言他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