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市场大崩塌千亿投资打水漂,资

白癜风有治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作者

王叁

来源

FN商业(ID:FN-24H)

去年的在线教育有多火热,如今就有多冰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正式出台,在线教育公司的股价如飞流直下。短短一年的时间,这条曾被预计于年底突破亿规模的赛道关闭了。

年,疫情催热线上经济,在线教育行业被按下“快进键”。高额投资涌入在线教育赛道,头部企业掀起上市热潮,成为当年最受热捧的行业之一。

但进入年之后,三家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的市值蒸发了近亿美元。仅7月23日,美股收盘时,好未来跌幅高达70.76%,高途跌幅63.26%,新东方跌54.22%。

而更为严峻的是,双减政策中明确表示,“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这就意味着,猿辅导、作业帮、VIPKID等一众未上市的教育独角兽背后,困着一批批无法退出的VC/PE们。

资本退烧后,才知道在线教育对资本的依赖已经如此严重。一级市场投资人关闭K12教育赛道,二级市场股价雪崩,调整、裁员、转型,成为赛道上玩家们不得不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01红杉、腾讯、IDG等或“血本无归”

“资本是背后重要的推手,一旦停止输血,会哀嚎一片。”

年11月的亚布力论坛上,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如此点评在线教育市场。他还提到,“到现在为止,我还不认为在线教育是一个可以跑通的商业模式”、“每收一分钱,就要先花掉两块钱。”

彼时,在线教育在疫情之后的高歌猛进中深藏着暗流涌动。仅仅半年之后,俞敏洪的点评得到应验。

从年开始在各路资本的疯狂涌入下,在线教育就进入了狂热期。

FN商业(ID:FN-24H)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在线教育行业的融资数量高达笔,融资总金额达亿元,超过-年的融资总和。其中,最大的两位玩家猿辅导和作业帮,加起来的融资额高达亿元,占了在线教育全年融资总额的7成。

作业帮创始人侯建斌曾坦言:“年中,公司账上还有充足的现金,一开始我们只想融资3到5亿美元,但老股东和新投资者的争抢非常激烈,不断有投资人想进来,5亿额度不够了,提到了6.5亿美元。随后又提到了7.5亿美元,最后也只挤进来两家外部投资人。”

今年1月的一档纪录片中,当被问及“在线教育是钱可以烧出用户,烧出护城河,变成一个持久的、万亿级的生意吗?”猿辅导创始人李勇曾表示:“我想不到什么原因是它不能的。”

那钱都烧在哪里了?广告大战。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在年的暑假期间,我国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还仅仅是30至40亿元左右。而在年,仅跟谁学一家的销售费用就达到58.16亿元,在最高峰的Q3,跟谁学销售费用达到了总收入的%。

融资入库、烧钱圈地、低价吸引留存、淘汰中小玩家、抢占市场规模、赢家瓜分市场、随意涨价,这是每一个新兴市场难以摆脱的野蛮生长阶段。

烧出了护城河,可城没了。所有的一切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而瞬间终止。

双减《意见》中提到,要求“坚持从严审批机构”,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

具体而言,“双减”政策落地,意味着所有的企业要将学科类的培训机构剥离出原有体系,成为非营利性质的公益机构,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须要将这类业务直接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这将促使几家头部上市公司在业务和人员做出很大的调整。

“双减”政策明确提到,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这意味着从监管层面关停了未上市教育企业的投资者退出渠道。

整个年,资本青睐的正是主要针对学科类培训的K12教育,这是此前教育细分领域中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国内教育独角兽们都被打断了上市的临门一脚。曾经被资本“催熟”的K12在线教育行业,如今正面临着深度洗牌。

仅从去年来看,出手最多的有腾讯投资、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等一线机构。尤其是腾讯投资,参投了国内的K12教育独角兽猿辅导、VIPKID、火花思维、美术宝等,且投资都靠后;红杉资本中国、IDG资本、经纬中国、山行资本等相比进入较早,但多轮持续加注。目前退出无望,或将面临“血本无归”。

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兼CEO张磊曾表示,“教育是永远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做教育是最让人有幸福感的投资。”

但是,据高瓴资本5月17日向美国证监会披露的一季度持仓报告显示,高瓴资本在年一季度大手笔减持教育中概股,其中,好未来的.57万股、一起教育的.34万股均遭清仓。

在线教育被迫挤入了下个路口,又将何去何从?

02加码智慧教育

其实,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几乎所有在线教育公司都面临收缩业务、裁撤员工的困境。上市公司大批裁员,很多小企业也难免淘汰出局。

据深燃报道,好未来今年1月还有9万多人,到7月14日左右,只剩下大概6.3万人;据AI财经社报道,猿辅导去年巅峰时期的员工规模近8万人,但如今只剩5万余人。

高途、新东方在线、VIPKID等在线教育公司也在裁员的同时缩减招聘规模,大量年应届毕业生在社交媒体控诉在线教育企业撕毁三方协议,临时通知应聘者取消入职。

已经入行的从业者面临相似的困局,除了进入全日制学校延续教育梦想,很多人注定要离开这个行业,但同样有人选择留下,留下的人需要尽快思考未来。

科技是教育普惠的路径之一,智能硬件业务可以作为在线教育企业的出路。

据腾讯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教育智能硬件趋势洞察报告》,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为亿元,预计年扩大至亿元,而到了年,这个数字有望接近亿元。

QuestMobile统计,仅在年Q1教育硬件行业就完成了56笔投融资。资本市场如此看好教育硬件行业,也是对其后潜在价值的认可。

智能教育硬件市场上,老牌科技巨头已经占领了一极。

比如,早有传闻进入教育领域的字节跳动,通过旗下大力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大力智能学习灯”;深耕AI技术多年的百度推出了小度在家智能屏X8,内置学习课程;腾讯教育推出了“AILA智能作业灯”。

此外,阿里在今年期间发布40余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搜狗、小米、科大讯飞等企业也有教育智能硬件产品。

科技巨头掌控流量和技术,而在线教育企业的优势在于教学资源和数据。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继续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鼓励学校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智能硬件是最快触达C端市场的布局方式,而科技普惠教育行业的终点则是智慧教育。作为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已经获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据网络公开数据,财政部对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建设投入不断提升,预计到年教育信息化投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经费投入将超过亿元。

智慧教育的覆盖面更广,比如在线教研智能化系统,涉及智能测评、智能课堂、学籍管理等环节,通过自研或与科技公司合作的方式,为各学校提供教学系统的服务,将业务拓展至B端市场。

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的《互联网周刊》近日发布的“智慧教育创新排行榜”显示,前五名分别为好未来、平安好学、新东方、松鼠AI和51Talk等教育头部企业。

也就是说,智慧教育已经是头部在线教育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