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教育培训从月薪过万到待业青年,只

“双减”政策之下,教育培训行业进入寒冬,而那些曾经搭乘着这辆车的年轻人们,一夜之间从月入过万变成了待业青年。

一、鼎盛时期的K12教育培训机构,是“高收入”的保障

K12教育,收入高到什么程度?“平均薪资1万5左右”,这是某位猎头在聊到K12全职员工收入的时候说到的,“但是一般来说,好一些的机构平均工资会更高”。

“我前两天刚刚被辞退,之前是在某K12机构做助理老师,”一名曾经的K12教育培训机构从业者说,“尽管是兼职,但是一天也能有4、块的收入,月入过万很简单。”

工资高、劳动强度低、学历要求不高,这个行业成就了很多年轻人的梦想,也在一夜之间让这些年轻人失去了方向。

K12教育机构之所以需要那么多全职、兼职的员工,是为了使得自己扩张的速度得以保持,在线上广告铺天盖地的时候,需要有人来对接家长,说服家长们购买、续订相应的课程。不管是“班主任”也好,还是“助理老师”也好,又或者是“课程顾问”也好,只有家长们不断地续订课程,他们的收入才能有保障。

换句话说,K12从业者的高收入,来源于家长们对于孩子教育的大量投入。

二、K12教育的“高收入”,并非是长久的趋势

“双减”的来临,使得许多K12教育机构提前进入了“寒冬期”。但是实际上,即便没有“双减”,K12教育机构的发展也会面临一轮大的洗牌。

高薪招聘老师、高薪聘请销售人员,这样高成本的投入想要取得盈利,有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市场仍有足够的增长空间。只有在市场的空间巨大的前提下,K12教育机构的扩张,才会得到足够高的回报,使得他们能够盈利。

但是市场的总量是有限的,K12教育机构的扩张,最后也会产生“内卷”。在市场上的家长们被各家机构“瓜分”得差不多的时候,K12教育机构的业绩增长来源,自然会是“别人家的学生”。

大型机构凭借自身体量的优势、师资的优势、平台的优势,能够通过价格、通过性价比将小机构彻底的“打垮”,从而使得自身的业务能够持续发展。但是对对于在小机构上课的学生和家长们来说,他们面临的可能是类似“华尔街英语”那样的机构跑路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进一步说,市场的洗牌,会使得大机构逐渐朝着“寡头”或者“垄断”的方向前进,他们会拥有市场的定价权、他们也会利用市场的定价权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那时候的家长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小机构跑路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有越来越昂贵的教育费用。

先利用“低价”争抢客户,再利用“垄断”地位收割客户,这样的套路,我们见得太多了。

而这些K12教育机构的从业者们,尤其是处于营销最前列的从业者们,在机构的市场垄断地位形成了之后,他们的去留又有谁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