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工作成长之路都少不了坎坷与迷茫,本文写的是如何从弱鸡开发到产品负责人的逆袭之路,从一开始的工作的迷茫不懂到渐渐得心应手成为负责人的过程,还在对工作感到迷茫的小伙伴们不妨进来看看。到年3月为止,我的产品生涯刚好差不多满3年了,借此机会,我决定写点东西记录一下我这几年的产品之旅,其中有很多我踩过的坑的经验,希望对正在阅读此文的你有所帮助。我理解的槛按我的理解,或者市面上对IT从业人员的经验的判定来看,1至3年是一个初级门槛,3至5年是一个中级门槛,5至10年是一个高级门槛,而10年以上可能就是分水岭了,优秀者会成为行业标杆、管理者或者专家等,而逊色者可能开始步入中年危机或者价值下滑期,起码危机感会比经验少的年轻人更重。这意味着在我的定义中,我已经过了初级槛,跳入了另外一个槛了。就跟很多人会觉得18岁成人礼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线一样,过了18就能顶天立地了,而没到18,即使是还差那么几天,也感觉少了点东西,那就不能顶天立地。虽然我也不太愿意承认我自己就是迈过了一个槛,朝着越来越难的方向不断地攀升,但是时间是公平的,尽管再意气风发,鲜衣怒马,但是有些事实就是会发生,例如:从去年开始,我发现我的发际线显著的上移了,体型越来越难控制了~可是往者不谏,就只能来者可追。在此刻我正在从一个新坑迈入另外一个新坑的时刻,我决定记录下我的爬坑历程,以此来鼓励自己自信大胆地向新坑迈去,同时也对曾经努力地自己做一个校友仪式感的告别。短暂的开发生涯我的大学专业是软件工程,所以毕业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从业的方向绝大多数人都是走开发这个路,而我那个时候走的方向(开发语言)就是号称「全世界最好的语言——PHP」。大三升大四暑假的时候学校组织前往北京基地参加封闭式培训,一方面是担心我们这样憨憨地毕业了出去肯定找不到工作,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就业率。培训完之后,就开始找工作了,我对北京没有什么好感,甚至还有点因为水土的问题抗拒北京,再加上个人感情问题,我最后在16年10月左右回到了南昌。国庆之后就面试进入了一家南昌的软件外包公司,从此开始了我的PHP从入门到放弃的历程。这家公司一共就12个人左右,大概3个PHP开发,2个前端,2个UI,剩下的一些行政和销售等等。这是我人生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最惨的工作。的模式对初入职场的我来说,虽然不太适应,但是也不会特别抗拒,毕竟自己还在实习中,也没什么真材实料,就不能挑剔太多了。我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是,我加入这家公司好几月了,跟我主动聊过天、说过话的人没超过3个人,大家都是上班如坐监,闷葫芦一个。我跟他们说话也没人搭理你,又因为当时开发水平低下,遇到不会的没人教,但是该给你做的事情还是会直接给你,所以那一段时间我感觉极度压抑和恐慌,感觉不到什么乐趣和价值所在。除了这个之外,公司盈利太差,福利基本没有,最惨的我还记得过年的时候没有年终奖什么的就算了,除夕夜老板群里发红包,块钱10多个人抢,我抢了个几毛钱,当时的我被这个骚操作给惊呆了。最后,在17年2月底的时候,公司毫无招架之力般地就倒闭了,对我来说最大的损失可能不是拖欠工资或者还要再找一份工作。而是让我感觉我工作了小半年,开发水平完全没有提升,没人系统性地带我,也没人给一些好的建议和资料等等,做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好几次面试新公司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开发水平可能还不如在校大二、大三的学生。所幸,在3月份的时候,我入职了新的一家公司,也是做的PHP开发。这家公司对我来说帮助巨大,和第一家相比,直接就是天差地别的感觉,团队很活泼,人文关怀也很到位。后来大概做了20来天,团队的产品经理要离职了,公司一时间招不到新人来代替,于是老板就问我有没有想法转行做产品。周末回去考虑了两天之后,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做产品,虽然那个时候我好像才刚刚认识产品经理这个职业到底是干嘛的。综上原因,当时让我不做开发而选择转行做产品有几个原因:第一家公司的工作环境和经历让我对职场的一些认知和判断都产生了畸形,每天都在苦恼某个功能怎么做,怎么实现,都没啥时间反思和总结,更不用说提升自己了;当时我已经快要答辩和毕业了,但是我的开发水平落下来了一大截,同时对比新公司同事的能力和水平,我感觉我自己要赶上压力很大;很多个瞬间,我感觉我做开发没啥天赋,那个时候太浮躁,静不下心,也不懂得钻研,感觉自己开发这条路走得不远,即使走得远也难成大事。就是一系列现实因素和机遇,掐灭了我开发生涯的火焰,让我从入门走到了放弃。庆幸的是,产品这条路,我没有选错。产品生涯的开始初入产品这一行,其实有点小兴奋,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反正不管会还是不会,难还是不难,起码刚开始有一股劲和动力在那里,所以那一段时间就疯狂地学习一些产品相关的东西还有熟悉公司的相关业务。对于那段时间我没有太深的记忆了,只有这个印象深刻的片段还停留在我的脑海。第一个事情,是关于会议上挨批的事情。当时几个部门在一起会议讨论某个业务决策,而我负责做一些调研和设计。当时我一方面对业务不太熟悉,另外一方面对产品的知识也不够,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罗列了某些业务点和内容,完全没有深入去分析方案具体的利弊和价值、可行性之类的。结果在会议室我对着这些点一个一个展开讲,越讲越乱,老板直接有点生气地打断了我,对我说:“开会是来决策事情的,不是用来头脑风暴讨论的,会议内容已经提前告知你了,你要做的就是列出可选项,然后给大家分析利弊,让大家做选择,而不是帮你一起想点子……”这算是我在这家公司入职第一次当众挨批了,虽然感觉很丢脸,羞愧,但是却是事实。因为我当时确实没有认真对待,也不懂同理心、换位思考,只按照我自己所做所想就闷头上了,结果自然被人泼了冷水。第二个事情,是关于Axure和流程图。我记得当时我第一次用Axure的时候,要画一个业务流程图,其实很简单的逻辑和操作,但我却画了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首先,我要熟悉Axure的功能,其次,我不懂流程图的那些含义指的是什么。所以我一个一个去查,最后我画的时候要考虑对齐,要考虑走线的时候不能交叉,甚至要考虑一些排版,大小问题。一顿操作之后,发现就几步搞定的流程图,我画了好久。当时的产品即将离职,当我把这个流程图给她看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种被吊打的味道。因为我看到她给我梳理过后的流程,比我考虑的场景丰富,排版也清晰明了,关键她是当面指导我的时候一边分析一边画,可能只花了5分钟左右。那时候的我,感觉自己真的是太菜了,无比羞愧。第三个事情,是关于技术的事情。我清晰地记得,干了半年多的开发的我,Git不会用,Github听过没用过,StackOverflow都没听过,Vue和Angular都没接触过,Google不会上,简直就是刚毕业的「傻白甜」一个。所幸的是,当时的技术团队很Nice,虽然我转行了产品,但是大家还是一起沟通交流学习,也会在很多实际的工作情况中给我分享一些新的技术,一些专有名词还有一些技术热点等。那个时候,我虽然没有做技术了,但是该学的,该知道的我都通过他们,学习了,了解了。这一点对我后续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知道我要想成长得快,那必须背后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必须和优秀的团队一起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发现了在这一行,这个领域,其实我真的是「普通人」,我并没有什么计算机天赋,更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领悟能力。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小白前期成长的痛苦,因为太容易走弯路,太容易受挫折,也太容易荒废了。无论是技术小白,还是产品小白。所以直到现在,我依然会对很多新人报以同理心,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因为我知道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好走,我会尽我所能分享一些我会的,对我有帮助的,我认为有用的知识给身边的朋友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