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二潍坊风筝非遗活力值满满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旗下“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展示平台,公布了“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传播活力年度报告。其中,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活力值排行榜上,潍坊风筝项目表现优异,以的非遗活力值排名第二。4月1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潍坊风筝榜上有名,提升了潍坊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促进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助力“东亚文化之都”创建。

刘志江扎制的“中国空间站”风筝。

万物皆可飞,现代风筝畅销国内外

4月17日,在潍坊滨海国际放飞场,一只“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冉冉升起,庆贺宇航员胜利归来。这只风筝总长米,主题空间宽3.5米,高度3.5米,由潍坊传统风筝第四代传承人刘志江和20余位风筝艺人历时两个月完成。该风筝把潍坊风筝传统扎制技艺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还原了神州飞船与天宫号对接和宇航员出舱太空行走的景象,表达了潍坊人民对祖国成为航天强国的祝福。

在潍坊,万物皆可飞。“中国空间站”主题风筝只是刘志江风筝制作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他潜心致力于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的创新制作,大批作品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设计开发的诸多现代风筝产品畅销国内外。如年10月,刘志江扎制的“木鸢之缘”风筝荣获年中国(潍坊)风筝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刘志江扎制的“木鸢之缘”风筝。

刘志江还积极参与到推广、传承风筝文化活动中,多次担任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非遗技艺培训指导讲师,被多家教育机构聘为风筝技艺客座教授,传承潍坊风筝扎制技艺。“作为一名风筝艺人,不仅会扎制风筝,还要不断创新和传承,让潍坊风筝活跃起来,为潍坊风筝培养合格接班人。”刘志江说。

利用机械原理,制作立体动态风筝

潍坊风筝艺人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更是玩出了新花样,使潍坊风筝更具活力。上世纪90年代末,潍坊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效东在传统的潍坊风筝技艺基础上大胆创新,用普通的竹子做成齿轮、风轮等,利用齿轮的机械原理发明了动态风筝,使得潍坊风筝在蓝天白云下飞出新的精彩。

张效东创作的动态风筝。(资料图)

张效东设计的第一只动态风筝是“小鸡吃米”,从此与动态风筝结缘,一发不可收拾。他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创作了集声、光、电多种科技元素于一身的大型立体风筝,使风筝发出光影和声音,在天空中吞云吐雾。他创作的会动会唱歌的“福娃”风筝、“翼龙”风筝以及“青蛙螳螂对弈”风筝等20余款高科技创新风筝,使潍坊风筝变成了活的工艺品,而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风筝艺人。

将潍坊风筝做成产业,与花灯相结合

走进寒亭区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杨家埠村,大大小小的风筝店在路边排列开来,各式各样的风筝让人眼花缭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潍坊风筝大师王永训开设的潍坊天成飞鸢风筝格外耀眼,大厅内、墙壁上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特色风筝。

潍坊风筝与花灯相结合,放在地上是花灯,飞到天上是风筝。

王永训将潍坊风筝与花灯相结合,从款式创新、改进材料等进行全方位提升,制作的风筝远销国内外,拓展成了集展览、放飞、销售一条龙的风筝产业,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风筝王”。

“花灯是风筝的衍生品,放在地上是花灯,飞到天上是风筝。”王永训设计的花灯风筝除了传统的虎、鱼、蝴蝶等造型外,还融入了动漫、萌宠等元素和主题,以吸引年轻人。

在做好风筝和花灯发展的同时,王永训不忘传承,多次走进校园、社区教授花灯、风筝的扎制技艺。

全市风筝企业多家,占全国市场八成

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成功举办,让潍坊的风筝艺人有了展示技艺的机会,也带起了潍坊的风筝产业。

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的风筝企业员工忙着发货。

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村最早因生产各种竹制品在潍坊小有名气,随着风筝会的举办,该村抓住机遇陆续开始接单加工风筝,并不断更新生产市场需求的各类品种,在传统风筝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了外形多样和独特的现代风筝,借助网络平台,逐渐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

走进王家庄子村,村内一派忙碌景象,家家户户都忙着加工风筝、接订单、发货。坊子区风筝产业协会秘书长王铁源介绍,王家庄子村人口余人,从事风筝产业的达一半以上。村里大大小小的风筝扎制厂有多家,年产值约2.8亿元,占潍坊风筝总销量70%以上,居全国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

据悉,潍坊全市风筝企业已发展到多家,设计生产的风筝达上千种,从业人员近3万人,全国市场占有率约8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65%以上。

“潍坊风筝荣登全国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活力值排行榜,进一步提升了潍坊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群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