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快刀三侠
作者:曹杨杜晓玲朱晓宇谢中秀郭一梦闫俊文
编辑:赵磊
上班不打卡,薪资水平高、福利待遇好,工作稳定又体面……在加班文化盛行、工作压力巨大的今天,哪个职场人不想找一份这样的工作?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外企的工作最接近这样的设定。以往,外企是职场人士眼中的香饽饽,竞争异常激烈,谷歌、微软,联合利华、宝洁,大众、丰田,辉瑞、诺华,四大……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顶尖人才。
很多外企都是中国新兴行业的“黄埔军校”,各行业的中流砥柱,很多都有外企经历,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的完善,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崛起,外企正在失去竞争力。
兔子在国内的一家外企做招聘工作,她告诉记者,20年前的外企,如松下,一位普通员工的月薪就已经高达元了。可是20年过去了,现在还以元的月薪招聘,怎么可能有人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互联网大厂的高额薪资。互联网求职平台拉勾发布的《互联网人薪资报告》显示,年度开年互联网平均薪资达元,同比增长7%,与年相比,4年间互联网薪资涨幅高达22%。
《中华英才网第十八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显示,大学生求职首选企业性质排序依次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占比分别为41.68%、32.13%、14.10%和12.09%。
同时,大学生求职首选行业排序依次是IT/互联网行业、教育/培训行业、金融行业,这也是IT/互联网行业连续三年位居大学生就业首选。
BOSS直聘年3月调研数据亦显示,年、年应届毕业生中,仅有25.3%优先考虑到外企工作。外企不再热门的原因包括成长空间有限、招聘门槛高、有更高薪资的工作备选、不适应企业文化等。
兔子称,自己所在的这家外企,基本上是只出不进,目前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了。“一般在外企都是做销售的偏多,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在这个企业干了20年,基本就失去了竞争力,没办法跳槽了。”
外企依然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也有互联网人所羡慕的一面,比如工作压力小,加班少等,但大家还是用脚投票做出了选择。选择离开外企,一方面是部分外企身陷“中年危机”,它们不断裁员、撤离中国,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企业的崛起。
以前谁要是说自己去了世界强企业,都会被周围人艳羡,但是在年世界强企业榜单中,中国大陆公司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大陆(含香港)公司数量达到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家)。
我们和一些小伙伴聊了聊他们眼中的外企。其中,有人已经在外企工作了一段时间,却因束缚与死板选择离开;也有人因不满意工资而选择离开;更有人离开外企之后,工资直接涨了十倍。他们当中还有人拿到了进入外企的机会,却因待遇与前景达不到预期而放弃。
外企,真的不香了吗?
01
死板和束缚,使我离开了高薪日企
叙述|飞飞29岁销售
我大学期间读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所以毕业以后我就留在了北京,从事对口专业的工作。
年我大学毕业,先是去了上汽(上海汽车)做后勤,类似于销售,两年后我又跳槽到高顿教育做咨询,主要还是销售专业财会师的考证课程。到了年,我经朋友推荐,得到了一家日企的面试机会,几轮面试之后等了一个月,我被正式录取进入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外企工作。
正如很多人憧憬的那样,外资企业加班时间少、薪资高、工作简单、办公地点高大上,就连五险一金都比很多国内企业缴纳得高。
在刚开始入职的日子里,我非常享受在这家日企上班的时光。每天我只需要跑跑客户就行,也不用维系很复杂的同事关系,真的很轻松。但是时间一长,外企的各种毛病就开始显现出来了。比如人情之间非常淡泊、项目方案申请流程非常复杂漫长、制度死板等等。
外资企业,没有人拉帮结派,因为中国人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晋升空间,每个人只顾着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的事情一概不掺和,就连你问个报告怎么审批,同事之间都是能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生怕惹上事,如果能碰到好心点的同事那就是比较幸运了。
特别是上班期间,公司摄像头全开,只要你一天多看几次手机,领导就要找你谈话说你工作不认真,哪怕是回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