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招聘市场正在催生一连串衍生产品,简历代写正是其中之一。
在淘宝上以“简历”、“代写”作为关键词搜索,位列前五的代写机构的月销量均已过万。顾名思义,这类商家的服务范围主要包括原创简历制作、简历润色、中英文简历写作,均声称覆盖全行业,并由“专业的HR一对一指导”。
界面新闻联系了其中一家代写商家,客服人员在简单询问在职年限、应聘行业方向后,迅速地给出了元的报价。他特别提醒,如果选择加急服务,还需要额外支付从30元到元不等的费用。当记者继续追问代写人的详细资历时,客服仅称他们都是“HR行业大咖”,“拥有十年以上的招聘经历”。“你就放心把商品拍下,我们的专业指导老师会负责解决你从简历到面试技巧的所有问题。”他说道。
事实上,这类宣传说辞在产品页面俯拾即是,它们通常以一种焦虑和成功学互为交映的话语模式展开。“数据表明,符合HR要求的简历不足5%,无限潜能的你绝不甘心败在简历上。”一个商家用硕大的字体写道。这些页面还大量地列举职场常见困惑,包括职业方向不清、缺乏面试经验,行业认知不足导致的简历失当,不一而足,从而指向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代写。
提供简历代写服务的部分网络商家成功案例因而也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这名客服向界面新闻举例:一名来自东北三线城市的专科生,通过简历设计写作与提供的面试辅导礼包,成功竞聘国内一家大型团购公司的销售,一年内薪水翻了5倍,“实现屌丝逆袭”。另一类则集中在简历对职业转型的助力上,包括军人获聘上市公司岗位,体育生转型银行经理。这些卓有成效的逆变一并是“导师制作专业简历,并提供面试应答策略”的结果。
吴启昊是在国内智能手机头部企业工作的一名HR,他曾经有3个月时间兼职进行简历制作,主要负责互联网和手机领域。他向界面新闻表示,一名代写员通常一天要制作4-5份简历。接到单子后,他们会先让客户填写基本资料,然后进行扩写、美化。
“最常见的情况是,简历用词模糊,冗长且套话严重,或者很多人根本没有什么过硬的经历值得书写。”吴启昊说,“针对不同行业,我们会有一套模式化的替换用词和句型。如果实在没有项目,那就只能进行适当的夸大或编造了。”
所谓的“适当夸大或者编造”,吴启昊举了一个案例,一个人如果只是某项目的参与者,那就在简历中将其包装成项目负责人,并将同事的工作内容也纳入其中。他们会提醒客人,在面试前尽可能地向同事探知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免露怯。除此之外,最常见的措辞改动包括大量使用“裂变式传播”、“推荐策略优化”等新型互联网名词。“这样能显得比较专业。”他表示。
他同时承认,这一市场目前相当鱼龙混杂。各家大肆宣传的“十年以上经验指导者”屈指可数,“几乎不可能存在”。很多代写者甚至并非是企业HR,为此,商家会对他们进行培训,传授如何在客户面前充当一个行家。“练多两篇自然就上手了,再往后,闭着眼睛都能写出来。”他说。
吴启昊所说的挥笔即就,旋即成了客户口中的“专业”、“耐心”。这是一个在网上没有差评的行业。褒扬声如出一辙地堆积,遮蔽了原本就为数不多的质疑。
两年前毕业找工作时,徐欣用word文档制作了一份简历。两页纸,白底黑字的罗列着个人经历,几乎谈不上任何排版。她那会儿要应聘的是网易游戏的产品经理岗位。群面结束后,面试官抽出了徐欣的简历,“这个做的太丑了,”他说,“明天二面重新带一份来吧。”
徐欣承认对产品经理的岗位一无所知。她大学专业是历史,之前没有和这个岗位相关的任何经历。当天晚上,她先是找到一家求职网站,要价一千,提供两小时的语音简历修改指导。指导者是行业内的从业人士,并非专业的人力资源官。
她随后找上淘宝,信用高的两家要价同为元,加急费约在元左右。第一家没有语音沟通,填写基本资料,交由指导者扩充即可。另一家号称进行一对一的语音沟通,由店主亲自修改,但评论区大片口吻相近的好评让徐欣怀疑是刷的。她最终选择了前者。
指导者告诉徐欣,产品经理岗位最需要体现的就是数据。他删减了徐欣诸多引以为傲的实习经历,将笔墨落在一个院系公号的运营上。“这才是产品HR想看到的,和应聘职位有关、表现你的产品运营思维。”他告诉徐欣。指导者对此进行了大量铺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