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再就业,北京出台

8月17日,在《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陆晓播介绍,开展“双减”工作以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动对接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需求,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全面部署针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员工的就业服务保障工作。

通过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社保参保缴费人员数据摸底,机构员工90%以上是“35岁及以下”人员,且80%以上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他介绍,本市对做好这些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主要有6个举措。

一是建立“2+N”工作机制。“2”代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N”代表前程无忧等多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形成就业服务矩阵。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重点发挥政策服务支持、就业服务保障和协调联动作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重点发挥连接政府和服务对象纽带作用,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发挥信息覆盖广、社会接受度高、专业性强等优势,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为解约员工提供就业岗位和服务供给。

二是储备充足的岗位资源。通过对相关岗位梳理分析,明确了教学教辅类、技术支持类、运营职能类、市场销售类四大类岗位储备方向,有针对性的加强典型岗位的储备工作。目前,市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有针对性储备上述岗位1.03万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仅前程无忧一家就储备上述岗位8万余个。下一步,本市还将联合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优先筛选一批待遇高、福利好的优质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同时,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就业超市”平台开辟教培行业人才专栏、在“百姓就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