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荷兰人Peter用24美元买下了曼哈顿岛。到年,曼哈顿岛已经价值二点五万亿美元了。皮特是赚大了!可又有人却换了一种思维方式,重新计算了这种投资,如果当年,皮特把24美元投资到美国股市,会有什么不同吗?按照平均收益率9%来计算的话,到年,24美元将变成万亿美元,远远超出曼哈顿岛的价值。
这种算法,就是复利的算法。
如果,我们把复利算法用到演讲上,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当你根据自身的优势来做选择,用输出倒逼输入,并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现你的人生目标,让自己有多元和多次的回报,这些,就是你演讲的目的,也就是个人价值增值的技巧,就是复利思维和演讲。
这些,就是《关键演讲》这本书的真正意义所在。
这本书的作者Sophie,是易效能旗下精品课程《PPT营销力》《PPT演讲力》讲师,她还是微软MOSPPT官方认证满分获得者。曾任上市公司海外销售经理,并入选“当当第八届影响力作家”。
一思想意识决定语言边界
这本《关键演讲》就是告诉我们,要把每一次演讲都当成人生的重要时刻,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做求职和面试演讲、竞聘演讲、工作汇报演讲、公司和产品介绍演讲、教学培训演讲、高管演讲和直播带货演讲的精髓所在。
并告诉我们,思想边界决定语言边界。所以,要有演讲的思维底层逻辑。
在书中,作者将顶尖演讲高手都具备的四种底层思维,包括利他思维、销售思维、系统思维和复利思维都讲得清清楚楚,并把这些思维用“大树法则”清晰地描述出来,告诉我们,用这样底层的思维模式,就会有不一样的演讲收获。
其实我们平时说话,只要不紧张、不着急,基本上都能表达清楚想要说的意思和想法,这也是我们和世界、和他人沟通、联系的方式。但如果想要更有吸引力、有共鸣,就要更有逻辑性、条理性。
很多人会有疑问,我都能好好说话了,为什么还要演讲呢?还要把每一次演讲都当人生的重要时刻进行演讲呢?这便是认知和思维的差异决定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关键时刻是可以扭转人生局面的。如果你能把平时的积累、思维的训练等,都在关键的时刻以演讲的方式表现出来,用以扭转你人生面临的困境、坎坷,难道不是对自己、对人生最好的助力和加持吗?
那么,关键演讲都需要讲些什么呢?又有哪些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呢?
二思维决定行为和做法
首先是思维。
很多人从不认为我们的思维是缺少观众视角的,而是以一种利己思想决定行为方式。以利己思维做出的决定,难免会忽略对方、也就是听众的感觉。所以说,思维很重要。
比如说同样是想跟老板请假的人,有的人每次都会被批准,而有的人却总是没有办法获批。这中间的区别是什么?就是一种利他思维的转换。
一般情况下,老板都是反感和反对员工请假的,他担心会耽误工作。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改变思维模式,请假时把工作完成情况,和请假后如何保证不耽误工作结合起来,让老板知道你的条理性,不会因此贻误工作,就不会被老板反对和刁难,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利他思维。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把利他思维传递给对方,让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也就体现出利他思维的好处来。
这种的底层思维模式,既让受众群体乐于接受,也体现出思维的强大魅力。
还有一种思维,也就是复利思维,也就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价值输出,让受众人群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更多、更深入的好处,并为此多元多次地收到有回报,产生如复利般的效果。
三复利思维的作用能多久
就拿汇报工作来说,不只是希望得到老板的认可,更希望能够升职加薪,让职业生涯有不断平稳上升的阶梯。
这时,我们的汇报材料就非常重要。而怎样写?怎样让这个汇报为我们增值、加分,得到老板的认同和赞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大数法则来说,我们汇报材料要包括的东西很多,但逻辑不能乱,主次要分清,表达要带感,能让老板产生挖到“宝”的感觉,才能让我们和对方同时产生赚大了想法。
首先是主题,也就是树干,要写出你的工作成果。要让老板能在这个汇报里看出你的工作表现。
其次是树枝,要罗列出你汇报工作的四个要点,比如说你是如何执行这个计划的,起始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结果又是怎样的?
然后是树叶,把你汇报的四个工作要点,最好是用数字或者各种数据来完成。这样不但能体现工作量,才能体现出工作能力。即便没有解决的问题,也要设定解决方案并加以分析,让老板看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用一句话概括这次工作汇报的目的,尽量以高频回报率汇报清楚,超出老板的预判和对你的期许,但不要越级汇报。
最后是汇报工作的果子,也就是此次汇报的传播力、影响力。首先要会填坑,还要打胜仗。也就是说能够解决问题,尤其是棘手的问题,在关键时刻能顶上,而不是掉链子。
但也不抢功,不推卸责任,成绩是大家的。要懂得利益均分。就好比刘邦能够赢得天下,就是因为他能够在攻城略地之后,还能把城池分给攻打下的人们,形成利益共享。
而对于树根,也就是能量,要这样理解,要为老板考虑,有大局意识,而不是只有小心机,而忽略了大智慧。这样的人,其实每个人都喜欢,老板也愿意提拔、重用。
所以我们演讲,无论是投其所好,还是推销自己,都需要我们展现出自己的能力,最关键的就是:打铁还得自身硬。
写在最后:
任何时候,会说的不如会干的,会干得不如又说又干的。所以,平时的积累和努力,都是为了将来做准备的。有一句话说: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就是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任何时候,脚踏实地,让自己具有别人无法替代的能力,再加上关键时刻,能展现出与能力匹配的思维,就会在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迎来高光时刻。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