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教培行业大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还有生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792767.html

今天有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大家谈到最近的教培行业大整顿,有的朋友看法有点儿极端,甚至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基本上没有生路了,作为校外辅导学生数学的老师,以后还能不能干这个了?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客观地看,积极地看,我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将来当然有生路了。不过会更加规范,而且我认为,几家独大的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变,至少目前这个格局应该会被打破。

很多人对这次调整持极度悲观态度,我当然也认为这次调整对教培行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且会比较深远,但说校外教培机构连生路都没有了,那就太夸张了。

客观地说,目前,教培行业鱼龙混杂,有一些机构通过虚假宣传,打造所谓的名师,但教学质量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无谓的浪费了家长大量的金钱。

还有一些教培机构,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不断贩卖焦虑,严重影响到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现在社会上言必称学奥数,试问有多少家机构敢说自己教的是真正的奥数呢?充其量也就是课外培优不错了。

一些机构通过设置入门测,把学生测的怀疑人生(当然要让你怀疑人生,这样才好收割),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然后配合销售营造紧张的氛围,进而推销自己的课程,到了学期结束时,再考察完全没有难度的题目,让孩子们拿满分,夸每个孩子都是学霸,其用心极其险恶。

甚至有一些机构恶意差评同行,搞饥饿营销,搞一元甚至免费若干节课的方式打压对手,待市场被这几个大机构瓜分完后,一定会一地鸡毛,就像当年第第和快递一样。

疫情带来的网络课程井喷,并没有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反倒是在资本运作下,教培行业呈现出机械化大生产的味道,复刻出来的教学模式,让大部分孩子的受教育水平严重退步。

我记得在去年年中,我就和几个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你做互联网教培的,这下子机会来了。我说,我并不看好互联网教育,至少短期不看好,而且严重不看好我这个个体户。因为大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家长的盲从,一定会掩盖住像我这样的个人声音的。果然,在整个疫情期间,我一个学生都没有招到,当然,我也没有闲着,修炼内功,,把近十年各大奥数竞赛的真题认真地刷了一下。同时,谋划自己下一步线下的发展思路(当时只能谋划,因为我在武汉,当时的情况还很严峻,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开线下)

当时就有老师问我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在资本的影响下,像我这样的个体根本没有发声和展示的机会,所以与其把精力用在招生上,不如练好内功。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我也认真研究了各大机构的网络课程,在我看来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可能家长们会迫于无奈吧,但疫情过后的复学,一定会把相当多的学生打回原形。

比如某机构的网课,所有学生都被称作学霸(典型的讨好用户行为,但这种做法在教育中是无效的,甚至具有反作用),真的是开篇就是学霸,然后各种金币拿到手软,我当然知道网课的对象是小学生,但通过这样的手段吸引孩子的注意,短期内可能有效,时间拉长到3个月,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据说它家的续保率非常非常的低(当然,人家也不在乎,人家是互联网打法,搞资本运作那一套)

再有就是上课放动画片,通过各种故事持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然,这种做法不客气的说就是饮鸩止渴,从根本上是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效果如何大家一目了然。

果然,开学后家长们纷纷谴责网课的负面效果,说实话,与其说我看好线下,不如说是严重不看好线上,因为这些个线上教培机构自己把市场做大后,自己又把市场作死了。

至于这次整顿,我的看法是,对教培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同时对教培事业应该也是一个巨大的促进,通过整顿和加强监管,规范行为,让真正教学的而不是运营的机构成长起来,让真正需要也真正想学习的孩子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请资本走开。

我认为,未来的教培市场,应该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第一,角色从主动营造概念的发起者转变到为公立学校,校内学习提供辅助的服务提供方。

当前校外教培市场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它作为服务方,总想引导大的方向,甚至主动创设所谓的概念,制造教育,营造氛围,不断收割家长,让很多家庭不堪重负。

校外教培市场一定要服从服务于教育改革的主题思想,不能偏离主线,通过这次整顿,我的感觉是,未来校外教培市场是专业划分会更加细致完善,称谓会更加规范,教学内容会更加严谨,教学秩序会更加高效有序。

比如说教学称谓上,奥数就是奥数,培优就是培优,补差就是补差,现在是个机构都说自己教奥数,你教的什么东西心里没有数吗?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一般就是指那几个杯赛,这些机构哪道题是竞赛难度了?而实际情况却是,几乎全部的机构都宣称自己在讲奥数,而且大肆贩卖焦虑,好像不学奥数学业就荒废了一样,不客气地说,一个学校能有一个适合学奥数的就不错了,我经常在网上说,我的学生里充其量有两个算是学了点儿奥数的,其他的也就是课外拓展一点,学了一点浅奥入门,尽管这些学生在校内考试几乎每次都是满分,在班级里甚至学校里几乎每次都是第一名,但也不过如此!

再有就是教学内容,不可否认,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是选拔类考试,考题的难度和课本例题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但并不超纲(个别小升初分班考中会出现超纲试题),不超纲不代表不难,有一些中考和高考题目非常难,绝大多数学生是做不出来的,这也是这些考试的目的所在,即筛选人。但无论多难,题目本身求解所用到的知识点是没有超出教学大纲范围的。

而目前一些培训机构打着奥数的幌子,大肆教授超纲知识,还美其名曰拓展思维,我承认有一部分学生是需要拓展思维,因为校内知识对他们来说过于简单,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适当地拓展,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正常服务范围,但为了扩大招生,故意出偏题怪题,考倒学生营造焦虑,这样的机构就应该严肃处理。

第二,教学方式从网络超级大班/线下大班制向小班制/一对一转变。

教培机构本质上还是一家商业公司,因此,他的核心目标依然是赚取利润,这当然无可厚非,但由于资本的介入,极致投入产出比以及各类kpi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教培机构越来越倾向于走大班制甚至是超级大班制,以互联网教培为代表的一些巨型机构,由于宣发投入的成本持续高企,势必要求利润不断增大才能保持其烧钱速度,因此,我们看到网络班课动辄几百人甚至上千人同时上课,对于k12特别是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效果能保证吗?孩子们都不在台上,也不开摄像头,全程无交流,只能看着老师一个人讲课。

随着整顿的持续,校外教培市场服从服务与教育改革整体目标的深入进行,小班制甚至是1对1的教学模式会逐渐占据主流,这也意味着教培机构会大量的裁员以降低成本,广告宣发也会大量撤销,只有通过小班制或一对一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立足。

第三,服务方式从主动制造需求向服务现实需要,开展基于社区的聚焦课后辅导为主要内容的转变。

以往的培优机构动辄自己编写教材,故弄玄虚,搞什么真题密卷,不从源头上分析学生,不从教学质量上提升自身,把精力用在突出个性上,制造噱头上,随着整顿的进行,我预计今后的教培服务方式由主动型授课会逐步转变为作业辅导和查漏补缺方面(当然,奥数培优肯定还会存在,毕竟有这样的孩子,有这样的需求,但是这类需求本身就不应该是主流,现在搞的不学奥数就跟不上一样)。

随着中小学减负的不断深入(我当然知道中考指挥棒还在那里悬着,50%的分流压力一直存在,但不可否认,一定有相当多的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实行快乐教育,这个是大的趋势),小学阶段的学习压力会减少很多,一个是减负的大环境,另一个是家长之间的攀比心,都会随着整顿的深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只需要完成校内学习即可,那么作为市场服务提供方的校外教培机构,当然是适应形势的变化,积极调整战略,转向基于社区的课后延时服务上,比如作业辅导,校内查漏补缺等等,市场上应该不会大规模宣传奥数、竞赛之类的概念,可能那种改善学习习惯的辅导班会做一定程度上涌现出来。

第四,教学模式由单纯的线上课/线下课向线上线下相互融合转变。

目前的教培基本上要么是线上,要么是线下,随着技术的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我认为会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的线上线下融合,也就是现在很多人说的OMO教学,以电子黑板为载体,将线下课投射到线上,同时,线下学员也可以通过云端观看教学录像,此外,基于这种场景下的教学软件在技术上也会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班级作业本,课堂表现量化打分,小组分类讨论等等,这些都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效果。

我目前的学员主要集中在线上,线下可以说才刚刚招生,但线下班的一些工作实际上在疫情期间就开始思考了。这个暑假,我将在第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班开课,届时,线上的同学可以和线下的同学互动,线下的同学下课后也可以利用教学系统进行复习和巩固。

此外,我认为基于OMO的教培拓展工作可能也会是一个方向,比如说我目前正在尝试的异地空中课堂项目,就是将我这边的一路视频以及电子黑板界面,通过投影输出到一间教室,这样可以极大的拓展个人工作室的发展,这个工作的进展情况我会后续跟进更新的。

总之,随着整顿的持续,监管的不断严格,引入资本那套玩法肯定是行不通了,机构的成本会做一定程度上向引入优秀师资而不是做市场营销上转变,教育将回归她的本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