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人才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众多聚焦数字人才培养的企培机构中,极客邦科技作为科技驱动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近日,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CEO霍太稳接受多鲸专访,分享了极客邦科技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数字人才培养和企业培训市场的理解。
极客邦科技以「推动数字人才全面发展,助力数字中国早日实现」为使命,旗下拥有线上全球软件开发知识与创新社区InfoQ、技术领导者社区TGO鲲鹏会、数字人才在线学习产品极客时间App、企业级一站式数字技术学习KaaS平台极客时间企业版,连续多年举办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ArchSummit全球架构师峰会等技术峰会。
「InfoQ算是极客邦科技的前身」。霍太稳表示,年将InfoQ引入中国,是出于对技术原创内容和优质内容的尊重。「当时奉行天下文章一大抄,有点良心的可能还会注明来源,很多稍微改下标题、改下摘要,就成自己的内容了。而InfoQ非常重视原创,也想进入中国。」
年,InfoQ在旧金山举办QCon全球软件开发大会后,霍太稳尝试将线下会议也搬到中国,还邀请到《敏捷宣言》的签署人MartinFowler、SpringFramework创始人RodJohnson、eBay首席架构师RandyShoup、亚马逊云计算首席布道师JeffBar等多名大咖做演讲。在霍太稳看来,线下会议的价值无法被替代。「年淘宝刚开始做双十一,预演的时候稍微加量系统就崩溃了,也找不到原因。当时eBay首席架构师演讲完以后就仔细帮他们分析了方案,找到了架构设计上的问题。从此以后,淘宝再也没有出现过人多就崩掉的问题。后来我们还请淘宝的人来我们平台继续分享,继续探讨,把问题一层一层解决掉。」
「即使有疫情,我也坚信线下会议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它可能会换一种方式存在,但永远不会消失。为什么从年到现在那么多技术社区消亡了,因为没有找到盈利的模式。而年我们做QCon,就是因为觉得线下会议是媒体社区变现的重要途径,果然到现在线下会议还是极客邦科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这也是现在很多技术社区开始做线下会议的原因。」
年以后,在国内快速步入移动化时代的背景下,为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霍太稳收购InfoQ大中华区业务,正式创立极客邦科技,随后探索建立高端科技领导者圈子TGO鲲鹏会,并成立StuQ(斯达克学院)尝试以直播方式进行线上培训,但机缘不巧,这个业务成为先烈,最终没有跑出来。年,在知识服务的浪潮下,极客邦科技再次进入教育赛道,上线极客时间App,正式完成从媒体社区向教育赛道的转变。年,极客时间App开始做客单价较高的线上培训——极客时间训练营,随后从C端延伸至B端,为企业用户构建KaaS平台——极客时间企业版。
霍太稳表示,年以来的每个发展节点,都不是刻意求变,而是受时代的驱动,对模式进行升级迭代。不变的,一直都是好内容、好产品、好服务,这也是极客邦科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遵循的「三好平台」原则。
第一,好内容永远是稀缺品。「过去15年来,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基于尊重原创内容,尊重知识版权这个出发点。我们强调的『极客邦出品,必属精品』,就是要为开发者、为数字人才提供优质的内容。一方面,极客邦科技的几十个编辑每天在业界报道各种最新的技术,和专家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受开源理念影响,极客邦科技并没有和老师独家签约,而是与专家共创独家产品。每年十多场技术大会,每场可能一两百个业界专家,专家的重复率不超过30%,他们可能将来也会去做专栏、培训或公开课。绑定一个专家并不是最好的模式,但如果双方共创一个产品,这个产品一定是独家的。」
第二是好产品,包括内容产品和IT产品,都是要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在霍太稳看来,恒定的内容品质比爆款产品更关键。「用户希望看到稳定的对比表现,如果内容品质恒定,持续有好内容出现,用户在产品上花钱也会比较安心,毕竟现在用户都是非常谨慎的。而要达到持续稳定的交付,非常考验整个组织的能力、专家的能力、交付的能力,而我们从一开始就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流程。」在给用户提供的产品体验上,极客邦科技也投入很多的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希望用科技的手段让用户有全新的体验,并能学习到适合自己的内容。相比于很多做培训的公司,极客邦科技的「科技属性」很强的原因就在于此。
第三是好服务。「不管是媒体社区还是教育,本质就是服务,好的服务是支撑我们一直以来赢得用户口碑的关键所在。比如如果在合同期内没有完成客户的目标,我们可以服务到所有的目标都完成,甚至超出预期。另外就是数据永远不作假。为了根治销售为追求业绩说假话的现象,我们会让销售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绝对地服务客户。让客户买课程不是最重要的,不仅是给客户推销,同时也要告诉客户其实这个课程不适合你,不应该去花这笔钱。」
(极客邦科技产品生态图)
以极客时间App为例,极客邦科技会用几个月的时间做一个专栏,推出编辑训练营,还制作了名为《工匠》的小册子,并不断迭代,通过这种死磕精神,在相对慢的过程中形成好的口碑,吸引更多专家、资源和资本,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
随着C端市场竞争加剧,职业教育赛道不乏巨头加码布局B端业务,实现第二发展曲线的迅速增长。自年拓展B端业务以来,极客邦科技逐渐形成C端和B端双轮驱动的格局。其中,面向C端用户的极客时间App注册量达到余万人,付费会员约万人,用户几乎覆盖了包括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业务负责人、管理层、高管等在内的所有群体;面向B端用户的极客时间企业版服务超家付费企业。
霍太稳表示,B端和C端业务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年,极客时间App有一百多万名用户。有些用户觉得课程不错以后,希望他的团队成员也能学习,但是原来C端的模式太被动,需要一个企业端。基于这一诉求,极客邦科技研发了极客时间企业版。而很多企业员工刚开始不知道极客时间App,在企业端学习后,也会去注册个人账号,形成一个闭环。所以我们现在做C端业务也是为了发展B端业务,帮助企业大规模培养数字化人才,同时也帮助数字人才匹配到好的企业。C端的课程,B端也可以共用,专家的影响力也可以最大化,由此吸引更多的专家到我们平台,专家池的变现效率更高。而随着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蛋糕越来越大,无论C端业务还是B端业务都会做得越来越大。」
谈及B端和C端业务的区别,霍太稳表示,B端的评价体系比较简单,交付相对容易,但C端并不好做,因为用户拥有培训和就业强绑定的心态。「同样是几千块钱,企业帮你付和个人自掏腰包是不一样的,预期也不同,C端用户可能会计较,你有没有让我学习到东西?我去面试的时候能不能把面试官说服。比如线下会议,对于C端用户而言,只听得开心还不行,还要真真实实学到东西,在职场上实现升职加薪。否则这个产品交付效果就是有问题的。」
在交付形式方面,「对于有自我提升需求的学员,他们不会特别介意是直播还是录播,想要的一定是老师的真实经验和技能上的提升,而不是老师的陪伴。而且大多数学员都是在职人员,学习能力很强,更希望能随时随地可以学习,所以极客时间App的交付以录播视频为主。但B端更需要线下的内训,因为很多企业思想还没转过弯来,总认为把人请到现场会更好,所以前期我们还是会为他们提供线下内训,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让企业意识到,在疫情的背景下,线下内训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在营销获客方面,「C端主要靠裂变,如果用户觉得内容比较好,可能就愿意帮助我们去传播。同时我们也会和KOL合作,进行口碑营销。在B端,由于我们做了很多年会议,有的客户会主动找过来和我们合作。此外我们自己也会做一些私域流量的运营,同时还会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背书,例如与《培训》杂志合作打造数字人才培养平台,和工信部合作数字人才交流中心等。最后,极客邦科技有自有内容、自有渠道,也会通过自己举办的线上峰会获客。」
霍太稳将B端客户划分为数字领先型企业和非数字领先型企业。「数字领先型企业在整个市场当中占比小,很多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压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