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大湾区米袋子探访录连平一村一

九连云霄,波涛滚滚,稻菽如浪,平畴如织。湛蓝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澄清透亮,凉丝丝的秋风拂过,连平大地谷物盈仓。农户们在田间地头穿梭忙碌,喜绘连平“产业兴旺”图景。

近年来,连平县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守住耕地红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围绕“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将撂荒地整治与农业产业发展相结合,让荒地有了“活力”,让农民有了动力。

据统计,年连平县粮食种植面积24.93万亩,同比年增4.4%,总产量9.24万吨,同比增幅2.7%,全年粮食作物总产值预计约3.2亿元;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2.23万亩,同比增幅1.5%,总产量约8.67万吨,产值约2.77亿元。目前,连平县大米品种主要有:青香优19香、泰丰优、软华优金丝、粤美占。

村企齐发力.9亩荒地变良田

“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和村里面去发展,不仅扩大了水田规模、连片种植,机器化也方便。以前地撂荒在这里,没有收入也不好看,现在流转后我们个个都有收入,大家都很高兴。”绣缎镇金溪村村民曾大叔说。

土地不撂荒,发展有希望。金溪村地处绣缎镇东南面,四季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村耕地面积共.59亩,但因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大、部分耕地缺水或排水难、耕种收入少等原因,导致辖区内约.9亩土地撂荒。年12月,金溪村成立了连平县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委+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发挥土地效能,让撂荒地重新成为“致富田”。

记者从金溪村获悉,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流转承包了金溪村所有撂荒耕地,通过清理杂草、开挖农田水渠,部分撂荒地已经变成连片成块的水田,并种植上了水稻。此外,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下来将在粮食烘干储藏、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创新研发上下功夫,促进全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连平县需复耕复种撂荒耕地总面积共.06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36亩、旱粮作物面积.64亩、其他作物为.06亩,复耕复种率为%。荒地变良田不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打造“一村一品”破解1.09万吨水稻销路难题

走进隆街镇立新村,可见干净整洁的村道两旁,一片片稻田盈车嘉穗,清风徐来,稻香四溢,景致如画。

近年来,隆街镇立新村紧紧牵住“产业兴旺”牛鼻子,充分利用当地水稻资源优势,把水稻种植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一村一品”的产业兴村之路。

据介绍,立新村水源阳光充足,土地肥沃,有天然良田多亩,种植的稻米高产而质优。在年,立新村获评广东省首批“一村一品”水稻种植专业村称号。但是,由于当地村民不懂得宣传推广和打造品牌,其优质稻米一直打不开市场。对此,深圳市驻连平县隆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以来,深入开展调研,帮助立新村村委对大米产业进行品牌化、商品化打造,完成“立新良品”品牌注册申请、产品包装设计和市场销售等工作,实现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双提升”。

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负责人介绍,去年7月份工作队到立新村调研发现该村水稻种植方式以农户散种为主,而且品种不统一,销路方面主要是民间散卖。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工作队首先从商标注册、品牌打造方面入手,申请了“立新良品”品牌,驻镇工作队的各组团单位积极采购,并将产品上架“悦农精选”电商平台,同时积极筹划上架“圳帮扶”电商平台,扩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该品牌大米已经销售七万余斤,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增长。

记者从立新村获悉,为确保稻米质量,打响“立新良品”这一品牌,立新村积极引进省农科院优质品种,以村经济联合社作为经营主体,实行统一发放种子、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标准的管理模式,带动全村水稻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每到稻谷成熟收割时节,我们会将合格的稻谷统一收购起来,并送到指定的加工厂进行深加工,通过筛选、抛光等加工流程,再统一包装,同时,还要将每批大米送到检测地点,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确保食品安全,使大米达到市场化、商品化要求。”立新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年,隆街镇水稻种植面积约2.79万亩,其中早稻1.45万亩、晚稻1.34万亩,水稻全年总产量约1.09万吨。

该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立新村将在丰富大米产品品类、拓宽产品销路、推进加工车间建设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成为立新村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张浩森

张浩森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