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开口就引起对方的兴趣?效果先行。在表达的时候先说出你能带来的利益点,再沟通细节,总结出一个公式就是:获得+细节。
这点,我是深有体会。在没看《开口就是影响力》前,有一次,我尝试从人性的弱点,自私的角度,酝酿好话术,把家里的事情与孩子爸的切身利益结合在一起,成功引起他的注意力,结果他头次主动开始关心家里事务。可惜,就成功了那么一次。之后他又恢复常态,继续把家里当宾馆似的,独来独往。我也懒得继续思考怎么跟他沟通,费脑子。
在看完《开口就是影响力》后,我才知道,如同盖房子有结构,数学有公式一样,说话也是有结构和公式的。我们只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分析,根据时机,场合,立场,情绪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说话结构和公式,往里面填充相关内容,就可以形成适合自己的话术。前提是需要在持续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自己条件反射的话术。
《开口就是影响力》是作者柳婉琴的沟通实践心法。柳婉琴,深耕演讲表达领域近10年,年创办LadyBoss,半年间即跻身演讲培训行业前列。年荣获《超级演说家》女性专场冠军,年受邀成为《非你莫属》Boss团嘉宾,全网粉丝超万。
柳婉琴也说到,我写这本书是想把我过去4年多的教学经验做一个总结,既有一些话术背后的心理学、说话技巧,也有一些心法,以便提供切实的可落地实操的方法,帮助大家提升说话能力。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我也看到有不少类似我家情况的,比如客厅地上有垃圾,孩子爸却能做到视而不见。路过时,要么拐弯走过去,要么迈过去,难道他不会主动打扫吗?
如果是叫他干什么活,当下是应了,然后呢,则是拖拖拉拉,过几日便忘了。听而不闻更是常态。
如果把家里的事情当成自己产品,我开口说什么,才能成功把产品销售给孩子爸,让他主动参与到家里来呢?
我采用《开口就是影响力》中的方法,就是角色心理投射的方法,角色定性+痛点锚定。
角色定性:孩子父亲
痛点锚定:疼爱孩子,舍不得打孩子
孩子一岁半,正是会走,随地找东西玩,有时甚至吃脏东西的年龄阶段里。
有次,我看到客厅地上有堆馒头碎片,没及时打扫。孩子在自个玩时,又跟往常一样,往嘴里放。正巧被孩子爸看到了,他走过去训斥了孩子一顿,但客厅地上馒头碎片仍在。
我见此情景,觉得正是时机,漫不经心的说到,“这正常,有些孩子还会吃自己拉的大便呢,那孩子家长想抓他手都来不及,咱家孩子算好的了。这个年龄阶段就是不分好坏,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的时候。只要客厅地上干干净净的,别说馒头碎片,连垃圾都吃不到。”
孩子爸没吱声,只是从那之后,也会偶尔主动打扫卫生。
说话可真是一门大学问。想每次都做到一开口就引起对方的兴趣,则需要持续刻意练习,练习到成为条件反射,变成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成为常态。那样以后说话就会轻松些。因为背后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了说话的结构、框架、逻辑。
都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其实我用的角色心理投射方法,只是《开口就是影响力》个沟通技巧中的其中一个。其他的沟通技巧,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按照书上说的使用方法,才能为自己所用,也才能做到一开口就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