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想考公务员,现在发现是考不上”“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这是年《标点符号用法》中的一个例句,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后重新被网友翻出来和现状对比,而“光明的前途”已经变成“张华考上了公务员;李萍备考事业编;我在学校当老师”。1.百万考生奔向体制内这种调侃背后映射出的其实是被迫或主动佛系的年轻一代新的职业态度。居住在重庆的李铭迪正朝着这个“光明前途”努力。“刚毕业的时候家里劝我考个公务员,我根本没往心里去。”以前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都是地方基层公务员的父母就力劝李铭迪入党、准备公务员考试,但野心勃勃要闯一片天的他一毕业就向家里声明,自己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留在北京决不回家考公。“在大城市奋斗成就感抵不过漂泊感。父母年纪也大了,能像这样离家近点陪陪他们也挺好。”老家的发小们都纷纷选择进入体制内,虽然收入和在北京有一定差距,但家里早早帮忙置办好了房产、车子,平时上班幸福感比自己高多了,“小城市物价不高、工作机会少,体制内在这里就像个金字招牌,名利双收。”不同于被社会毒打之后才认清体制内优势的李铭迪,毕业于广州普通二本院校中文系的林鑫早在大一就规划好了自己就业路径——进入学生会、积极入党、抓住进入机关单位实习的机会、公考入编。公考分为国考和省考,国考即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省考的招考机关单位则涵盖省、市、县、乡镇四级。国考时间较为确定,笔试时间为每年年末,而省考时间由各地自行决定,部分地区每年上、下半年各组织一次。中公教育等机构经常在高校进行宣讲推广对于林鑫来说,这一切始于开学后的一场生涯规划课。一位考入当地某街道办的学姐警示他们,中文系本就是这个普通二本院校的边缘科目,放到外面市场上并没什么竞争力,多数人从大三就开始准备考研或者考公。“相对企业招聘而言,公务员招录更加重视笔试、面试分数,除了定向招录之外,一般不区分毕业院校,而且薪资待遇水平相对较高,所以院系里瞄准公务员考试的人很多”。学姐私下告诉林鑫,她的班上总共四十三个人,最后选择考公的就有三分之二,一定要早做准备,并帮她规划了上述攻略。林鑫家境普通,父母都在东莞打工,能留在广州自然是首选。家里微薄的支持让林鑫明白自己并没有多少冒险的资本,而公职安稳、社会地位又高,是自己的最优选择。根据猎聘网发布的《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面对“疫情下,毕业后如果不能及时就业,是否考虑其他选择”的问题,38.73%应届生选择了“考公务员”。能上户口、收入稳定、工作规律、学历“变现”快、父母满意等原因成为林鑫们选择公务员的理由。而公务员考试不同于高考,带有天然的神秘性。“考题靠回忆,每个地区每个岗位都有不同,根本不知道每个地方的题有什么风格、怎么练习。”习惯了分数为王的考生们迫切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评价体系,明确的告诉自己需要做些什么才能获得一张进入体制内的门票。这种焦虑自然会吸引资本入局竞逐。中公教育、华图教育两大行业巨头之外,粉笔教育、腰果公考、导氮教育、启政教育、知满天教育、山东联创世华等较小规模的培训机构也纷纷涌现,老牌教育培训行业“龙头”新东方也按捺不住,年5月重启公考培训。教培行业不同于其他互联网赛道可以砸钱定胜负,这里需要人与人的互动,需要对教学效果的交付,金钱并不是万金油。对于公考考生来说,选择一个可靠的机构和技术、资金无关,口碑和上岸率永远优先,这也是为什么在公考赛道出现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2.行业龙头崛起:左手直营,右手协议班“任何教育机构要做生意都必须要制造出相当大的就业焦虑、教育焦虑,创造需求。中公们在这点上是赶上天时了。”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