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教培机构许多都歇业关门了,而还在坚持的,也大多选择了转移阵地。现在,可以说,教培机构的学科类培训差不多已经销声匿迹了。
校外教培机构学科类培训走下了历史舞台,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只能放
到在职教师的身上。或许有人会说,不也有家长请一对一吗?可是,那么昂贵的收费,有多少普通家庭请得起呢?深圳1小时元,而三四线城市也至少是1小时两三百元啊。
正是因为绝大部分家长不能再把眼睛投向校外教培机构,那么,很自然的,在职教师的任务在悄无声息之间就加大了。
这其实是必然的,我们来看一看教师当下的状况。为了填补教培机构退出的空间,教育部推出了暑期托管班。尽管文件上说的是,教师志愿参加,但是真的能志愿参加吗?显然是不可以的,要是许多学生都参加暑期托管服务,那么就需要有所有的教师全员参加。
而为了有激励的效果,教育部在文件中添了一笔,那就是暑假托管服务纳入评优评先的范畴。这也就是说,暑假托管服务成了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指标。有了这个后缀,有哪个教师敢不积极参加呢?
所以,我们学校12个人,暑期托管的时候都到岗了,尽管参与的学生只有三十多人。只是后来,因为要分人去巡河,才做了分工。这一点,谁敢马虎呢?除非不想评职称了!
除了暑期托管服务,到了9月1日,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等着老师们呢?那就是课后延时服务。课后延时服务一展开,尽管实行的是弹性上下班制度,但是老师们的时间却在无形中被拉得很长。
本来,一天上班的时间还比较轻松,上午七点多到校,下午3点多离校。而现在,就是小学也被拉长到6点多才结束。算一算,老师们在学校的时间,早已经超过11小时了吧。哪里还有什么8小时工作制呢?于是,就有老师调侃,称,老师成了下班最晚的人!
这还是小学,而中学时间就更长,因为在双减文件里明确提到,初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上晚自习。这晚自习一上,晚上八点半放学都是早的了吧。这恐怕就要两个多小时了吧。如此,老师的负担是不是更重了呢?
而没有了校外教培机构,其实就相当于所有的教学的任务都压到了教师的身上。尽管这是老师自己的责任所在,但是相对于以前,压力还是增大了。以前,孩子上校外教培机构,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培训老师,而现在,家长解决不了,他也就只有求教于教师了。所以,课余,学生也是会电话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