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以前,就职于字节教育的王小山,领到了自己人生第一封裁员通知。这距离他拿到人生第一封offer,刚刚过去不到天。
同事们都不意外,“7月底(双减)政策一出来,大家就预料到了。”赔偿也很满意,N+2,像王小山这样的新员工也领到了小几万,同时,8月社保照缴,年假调休假全部折算现金,“还是很体面,没有暴力裁”。
但职场的续集该如何延续,有些让王小山神伤。眼下正是年中,不是招聘高峰,培训行业是不可能再回去了,毕竟大环境已经变了;考公招的时节也已经错过;考研的话,现在着手准备“可能只比裸考好一点点”。
这是0万(据公开数据)培训老师的折射。
政策风向突变,站在急弯之后的职场十字路口,下一站应该去哪里?
金老师22岁(工作一年)
成都某线下K12教培机构新老师
“双减政策的严厉程度,
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从业者想象”
今年大四毕业的金老师,其实已经有3年的校外培训机构的实践经验了。在大四上期的秋招过程中,他在K12教培机构海投简历,多轮面试后,成功进入了成都本土一家K12教育培训机构任教。
(下为金老师自述)
前两天看最新的排课表,过了这个暑假,今年(年)秋季课的排期已经没有我的名字了。要知道,就在今年暑期,每轮连续8天的课程排期,每一轮我都是被排满了的。
和多数大四面临求职的同学不一样,从去年(年)的秋招开始,我就毫不纠结地瞄准了教培行业的工作机会。一来是看重其薪资可观,二来自己整个大学期间也积累了整整三年当家教和辅导老师的经验。
由于之前教培行业的实践经历比较丰富,所以在今年寒假的时候,我成为了第一批通过岗前培训正式带班的新员工。是的,还没有正式毕业,我就已经被包装成了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学科辅导老师。
这个“包装”是机构给的,我个人无法去改变,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凭着良心用%的耐心和责任来面对每一位来到我课堂学习的学生。
寒暑假是教培行业最繁忙的时期,年的寒假我开始了一轮连续27天连轴转的排课,累是必然的,但是到了发薪日,看到工资条上过万的收入,对于还未正式毕业的我来说,算非常满足了。同学们也都十分羡慕我。
烦恼也有。我那时还没考下来教师资格证,当时,我们几个新入职的老师还经常私下在讨论,“签三方协议的时候约定了一年之内必须考上教师资格证,万一没考上该怎么办?万一上面查起来怎么办?”
我当然很怕考不过,因为那会意味着我可能会失去这份工作。就市面上普遍行情来看,还没毕业就能到手一万多,对我们这种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是进了别的行业,是不可能开出这个价钱的。
但现在教师资格证还没考下来,我却先失业了——政策的严厉程度超过了我们大多数从业者的想象。
成都的双减落地政策出台的第二天,公司就把我们6个新老师拉近了一个群聊,说是有任何消息都会给我们“暗示”。
这个说法很委婉,但我们心头也明白,无非就是要离职了。但那会儿心里还是抱有一丝念想的,但大家没想到政策来得这么拳拳到肉。
就我本人而言,我还是很爱教育这个大行业。起初,我给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先在教培机构干几年,然后凭借教龄和经验去应聘学校教师,进入学校教学系统。
但现在,教育机构这条路突然走不了了,学校教师招聘我也试了,对于学历和经验都不占优势的我来说,机会渺茫。
今后该如何在教育行业继续发展?目前我没有明确的方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鹏老师(工作5年)
成都某线下K12数学类教培机构学科主管
“如何稳定住老师们的军心,是一个难题”
5年前,鹏老师身揣一份南开大学的毕业证书,在成都求得了一份数学学科辅导老师的工作。有名校学历加持,再加上自身肯钻研、肯吃苦,很快阿龙从一堆学科老师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机构师训部的主管,也就是教老师的老师。
谈到这次双减政策下达后的影响,鹏老师认为在机构营收经营困难之下,对于一部分想要继续坚持下去的机构而言,如何先稳定住老师们的军心,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下为鹏老师自述)
干教培这一行已经6年了,从最初的科任老师,再到现在做老师的老师,很负责任地说一句,我们都在为了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负责。尽可能把我教授学生的经验传递给每一位来到机构的新老师,帮助他们更好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禁止寒暑假补课,毕竟,寒暑假是一年中孩子们的时间最规整,自然也是教培机构业务最多的时期。
接下来要面临的形势不用多分析了,几乎是显而易见的:营收锐减、师资力量冗余严重、机构裁员、缩紧业务范畴、业务转型、校区撤点……大家也都做好了准备,毕竟抱怨和颓废并不有助于解决任何问题。
另外,我注意到,自从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在很多行业报道和专家分析中,“教育初心”这个词被频繁提到。
都说管制校外培训机构是要让教育回归初心,我对此深表认同,这个方向肯定没问题,帮学生减负,让教育多元的确是更理想化的教育模式。
我在这里并非要为学科机构的老师们辩解些什么,仅从我个人而言,尽管我从事的是双减明确打压的学科类培训,而且是补习内卷程度很高的数学学科,但在我的理解中,将每一个来到机构学习的孩子教好,每一个知识点讲透彻,让他们成绩得到提高,就已经算完成了我心目中做教育的初心了。
所以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对于“行业暴利”、“一个假期一辆车”的说法是不认同的,大多数人可能看到了高薪,但是没看到高淘汰率、高考核压力,机构不像学校,全凭成绩说话,不能帮孩子们提分,那就只能走人。
但现在不用公司叫我们走人,我们自己也要走了。截止到这个周末,我们师训部门培训的很多老师已经走了大概四分之一,其中有学历的一般选择走学校教育系统这条路,学历不行又没有门路的就只有转行。尤其是非师范方向的老师们,可能是最难的。
剩下的大多数老师该怎么办?或者等着被开除拿工资补偿,或者是骑驴找马等待下一个选择?
谁要说还能安心待命,那肯定是假话了。
姚老师32岁(工作10年)
成都某线下K12教培机构学科老师
“香饽饽”不香了,
原来的行业也回不去了”
姚老师有教育行业10年的工作经验,此前一直在一家雅思英语培训公司工作。在怀孕生子之后,考虑到教培老师的稳定性和可观的收入,也为了更好了解下小朋友的教育,姚老师选择进入一家成都本土的K12教育机构做英语培训老师。
令她没想到的是,当初觉得是香饽饽的教培机构老师,这么快就凉了。现在的她,教培机构老师这条路走不通,原本的雅思培训行业工作节奏已不适合要带娃的宝妈。做了10年教育工作的她,突然间很难找到一个容身的位置了。
(下为姚老师自述)
从前在雅思培训行业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同事们讲,K12的教培机构老师工资真高,特别是不带销售性质的机构老师,真是我们口中的“香饽饽”。
在年我怀孕生子之后,凭借我从事英语教育近10年的经验,很快我就争取到了这只“香饽饽”。我应聘到一家不带销售性质,校区负责学生报名,老师单纯负责备课、讲课和反馈的学科培训机构。
由于已有教育经验,很快我就通过岗前培训,并且成功分配到一个固定大班进行教课。从年下半年开始,带的三个班家长和学生反馈都不错,并且已经形成了口口相传的固定生源。
工作单纯,薪酬体面,时间还相对弹性,特别是周一到周五还能有很多时间带娃,我挺满意的。
家长也很认可我的教学,在双减政策政策正式发布以前,已有不少家长想来预定我的秋季班名额了。
但没想到,这个香饽饽对于我而言,不到一年时间就不香了。因为我踩中了这次双减政策中的一大打击重点——教师资质。
是的,我还没有完全通过初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只差一个科目通过就能去参加教师资格证认证了。
但时间不等人,目前双减政策来势汹汹,近两周我所在的机构已经进行两次全体教师教师资格证大摸查,力度非常大,而且要求极高。毕竟,现在这风声鹤唳的,安全是机构必须要守住的底线,不然连翻盘的机会都没了。
既然有摸查,后续就会有处理,至于具体的处理方案虽然未给出,但免不了辞退这种可能,毕竟政策在前,所有机构都只有照章办事。
我也在琢磨接下来的盘算了。
前几天我询问了以前在雅思培训工作的同事,看看有没有机会回去,据他们说目前只要是培训行业,无论是K12赛道,还是成人赛道管控压力都不小,想回去对于已经年过30,并且肩有育儿压力的我来说,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