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厂广告优化师揭秘防水补漏骗局,如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618893.html

前大厂广告优化师揭秘:“防水补漏”骗局,如何全网割韭菜

转载自人间thLivings

配图

《理想之城》剧照

一个我印象里需要一家人蜷缩在一辆车上、四处颠簸谋生存的行业,竟然可以做到年营业额千万吗?

1

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分公司,成了“广告优化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接销售人员“开发”进来的客户,为其在母公司旗下坐拥几亿“日活用户”的短视频平台上投放广告。

公司根据客户的体量和预算,将其划分为了3个大类:关键客户(各种上市公司)、本地大客(多为国内知名品牌)和中小客户。每种客户类型由不同的分公司负责,严禁业务交叉。

我们这个分公司接到的客户类型就是最后一种:中小客户。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类型大不相同:可能是需要“引流”的路边餐馆、需要“曝光度”的装修公司,还有需要“招生”的小培训机构等。

他们的广告年预算大多是几千到几万元,也没有广告推广的经验,更遑论配备脚本撰写人员、视频制作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广告投放必须的专业团队。因此,待销售说服他们“开户”进来后,系统会随机为其分配“优化师”(为了资源分配公平),对他们进行“保姆”式服务。因为工作时长远超,客户对“流媒体广告”的认知几近于无,沟通成本非常巨大,我常常力不从心,工作了不到半年,就已精疲力竭。

而后疫情来袭,我们开启居家办公模式。实体经济受创严重,无人出门消费,这意味着客户广告投放需求也趋近于零。我们对接的中小客户受到的冲击尤其大,我一方面为他们担忧,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担忧——公司遵循末位淘汰制,业绩靠后也会被劝退。为了保住饭碗,纵然外面疫情肆虐,我也只能每天守在电脑前为当月的KPI努力,挨个劝说已经开户但未投放的客户尽快投放广告。

年3月底,就在我焦头烂额之际,公司大群里却传来捷报:优化师何雅雯与一个个体工商户签下了万“年框”!在我们这个只对接中小企业的分公司里,这简直是石破天惊的创举。

(编者注:“年框”指广告主和媒体方签一年的协议,协议中包含年度总投放预算,投放的产品以及对应折扣。年框一般分为“返点户”和“多账户客户”两种,也可同时具备这两个资格。)

何雅雯的这个“年框”,意味着客户承诺今年将会在公司平台投放万以上的广告费用,若最终消耗金额不足万,那么公司将会扣除其保证金金额;若客户最终消耗金额达万以上,那么公司将会给客户2%到10%不等的返点。

“年框”的起始金额是50万,这个客户大手一挥就签了万,其营业资质还是个体工商户,我想他对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盈利应该很有信心。考虑到广告的实际转化率,我推测其年度营业额应该在万以上,只有这样才能负担起如此高昂的广告支出。

这样的信心和魄力,使我不得不留意了一下他的行业——咦,竟然是“防水补漏”?

我研究起何雅雯分享出来的“广告实际物料”,视频的创意都大同小异,往往是激情的人声与激昂的音乐,配上直击用户痛点的文案:

“卫生间漏水,阳台漏水,屋顶漏水,

你家也在为漏水问题而烦恼吗?

新型高科技补漏技术解你所忧愁。

免砸砖,施工快。当天补,当天用。

1小时上门勘察,2小时快速修复。

20年免费保修,让您无后顾之忧。

没有我们防不住的水,补不了的漏!

现在预约,工程师免费上门勘察。

填写表单,立享减除元优惠!”

一条不到1分钟的视频,密布着众多“转化组件”:用户点击头像、标题、来源,查看详情、左滑、评论顶部等地方,只要一点,都会跳转到视频配套的“落地页”里面。落地页除了以海报形式再次展现此项防水补漏技术的优势外,还预留了多个地方,供用户填写姓名和电话,也可直接拨打服务电话。

当用户提交完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后,系统便会记为1个“转化”。防水补漏公司再根据这些后台收集起来的号码,逐个打过去询问情况,最终完成上门勘察和实际成交转化。

看完广告物料,我联想起小时候经常在街头巷尾看到的防水补漏维修车——那些车通常是小货车或面包车,窗户上贴着红底黄字的大字“防水补漏”,车顶的喇叭循环播放着广告,车后拖着铺盖、厨具和衣物。一辆车就是一个移动的家。

一个我印象里需要一家人蜷缩在一辆车上、四处颠簸谋生存的行业,竟然可以做到年营业额千万?

2

4月底,系统随机分配给我第一个防水补漏客户,名叫李云泽,是个中年男性。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名字叫“徐州雨红防水”。

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运营过任何防水补漏行业的广告账号,但在销售的口中,我却是“建筑行业资深优化师”、“千万级别账户的操盘手”。销售这样包装我,既是为了刺激客户提高“首充金额”,拿到更多提成;也是为了让客户产生一种“自己被重视”的错觉。

按照正常流程,一个广告账户从“流入”到正式上线投放,通常需要5到7天。但李云泽和对接的销售像是急不可待似的,每天在工作群里疯狂催我。我只好假期通宵加班,以便他能“抢占五一劳动节的流量高峰期”。

为了使这个广告获得更好的效果,我特意研究了何雅雯“输出”的“投放方法论”文档,每个步骤严格按照文档中的指示进行——新计划先只选择性别、年龄、兴趣偏好、投放时间段和投放地域这些“基础定向”,待计划“起量”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何雅雯在文档中特意“纠偏”——“通常大多数客户会觉得‘定向’加得越多(覆盖)人群越精准,所以要求广告计划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定向’选满,手机价格、手机型号、住宅小区、投资偏好……每一项都填得满满当当,恨不得把‘无关紧要’的人群全部筛出去。但作为优化师,不能陷入这个思维误区,人群越精准,覆盖的人群也就越少,广告计划越难起量。我们要做的,是一开始‘放大定向’,先让广告计划‘跑出去’,跑出去了才能进一步优化。建议此类广告计划的(初始)覆盖人群起码要在0万人以上。”

因此,我为李云泽选择了“防水补漏偏好人群”,再将年龄范围圈在了30岁以上,地域则根据他的要求,勾选了几个南方省份,人群覆盖将近万。

然而,我的“防水首秀”出师不利,广告投出去时,账户遇到了系统BUG,15分钟就花完了元的日预算,却1个“转化”都没有。

我们“广告优化师”能“优化”的广告,是指我们公司平台上的“竞价广告”,平台根据广告主的出价来给予广告一定的曝光率,按效果付费。主流的收费模式有3种——按“点击次数”计费的CPC(CostPrClick)模式、按“千次展示”计费的CPM(CostPrMill)模式,以及收费跟CPM一样的OCPM(OptimizdCostPrMill,优化千次展示)模式——比起前两种模式,它能够支持多种“转化”类型组合,在广告投放的同时,后台会将前期收集到的对广告感兴趣的人群“标签”,自动分析这些受众的“共性”,算法再将广告推送给与他们相似的“画像人群”看,从而完成“目标人群模型搭建”,使广告投放越来越精准,效果越来越好。

我们在投放广告时,通常优先选择OCPM模式,我对李云泽的广告也是如此。按照当时防水补漏行业的“大盘均值”来看,覆盖范围足够大的广告计划,每展示次,费用大概10元左右。如果系统运转正常,让算法循序渐进“探索”更精准的目标人群,元的预算大概可以支撑广告展示好几个小时——而这15分钟,只有将近10万用户刷到了李云泽的这条广告,没有一个人来电咨询,也没有一个人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几乎属于无效推送。

一切发生得猝不及防,我担心李云泽的质问,也怀疑自己的设置存在异常,于是赶紧联系何雅雯,将电脑屏幕共享给她。她看完整个广告账户后,很自如地说:“设置没有任何问题,系统异常爆量,要继续给系统时间,相信后面账户会转为正常。”

看到我依旧慌张,她还鼓励我:“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可我心中明白,哪怕我相信系统,李云泽也不会相信我,他只会觉得我在诈骗,拿他的钱不当钱。

果不其然,李云泽的质问和辱骂如连珠炮弹一般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