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最常用的100个公式

人力资源最常用的个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

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六、成本效用评估

1、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七、数量评估

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

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

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

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

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天-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天

2、季工作日: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7、月计薪天数=(天-天)÷12月=21.75天

九、社保计算方式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55岁为、60岁为,不再统一是了)

2、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在   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

5、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你自己都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

最近很多小伙伴都在愁薪酬设计。

薪酬又是每位HR的基本功,人力资源管理重中之重。要想做好人力资源工作,薪酬的知识就必须要掌握。

下面有20个公式,应该是每位HR都需要掌握的,但是有很多HR一知半解。

今天就跟大家来分享一下,那些重要,但又少有人知道的薪酬公式。

01#

年薪制类公式:

1、总收入=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专项奖+超额利润奖金+福利等

2、基本年薪=岗位年薪总额×(1-浮动比率)

3、绩效年薪=岗位年薪总额×浮动比率×公司年度考核系数×个人年度考核系数

4、额利润奖金=超额奖金总额度×个人超额奖金分配系数(岗位年薪总额×本人年度考核系数)/∑(个人岗位年薪总额×个人年度考核系数)

说明:

超额利润奖金:是公司效益超过预期时给予高管的奖励。

绩效年薪:这是年薪里的浮动薪资,这部分薪资与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绩效完成得好多拿,绩效完成得不好少拿,甚至不拿。

02#

薪酬增长类公式:

1、工资总额增长幅度=(本年度提取并实际列支的工资总额÷上年度提取并实际列支的工资总额-1)×%

2、实现利税增长幅度=(本年度实际实现利税÷上年度实际实现利税-1)×%

3、薪酬增长幅度=(本年度提取并实际列支的平均工资÷上年度提取并实际列支的平均工资-1)×%

4、员工平均工资=实际提取并列支的工资总额÷员工的平均人数

5、员工生产率增长幅度=(本年度劳动生产率÷上年度劳动生产率-1)×%

03#

奖金提成类公式:

1、提成公式:提成=∑(Qi×Ni)

说明:在核算公式中,Q=销售完成金额或销量,N=提成比例或金额,i表示某一种产品。销售人员销售的商品可能有不同种类,不同种类的商品可能对应不同的提成比例或金额。

2、绩效奖金分配总额=(该部门加权价值系数×该部门季度考核系数)×企业季度可分配绩效奖金总额/[∑(部门价值系数×部门季度绩效考核系数)]+该部门季度奖罚金额。

说明:每家公司,每个部门,加权平均值都不一样。

3、加薪包=预算销售额×18%的基线值-上一年的薪酬包-新增编制的薪酬

说明:基线值根据不同行业与岗位特点,进行确定。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销售额增加,员工的加薪空间会比较大。

具体加薪多少,需要在计算出总加薪包后,根据人员平均薪酬占比、人均效益系数等参数分配到每个部门。部门主管则会根据部门加薪包的大小,结合员工的绩效,决定给哪些人加薪以及加薪的额度是多少等。

04#

人工成本类公式:

1、人力成本占比=某时期人力成本总额/同期企业总成本。

2、人均人力成本=某时期内的人力成本/同期员工人数。

3、人力成本率=某时期人力成本总额/同期营业收入×%。

4、人力成本利润率=某时期利润总额/同期人力成本总额×%

5、工资总额成本=职能员工工资总额+工厂员工工资总额+销售公司工资总额。

说明:工资总额是集团公司总部根据定岗定编方案及各岗位工资标准,结合各子公司当地工资水平,核定子公司职能岗位工资总额,年终根据子公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核算实际工资总额。

05#

薪酬管理类公式:

1、本年度薪酬总额=上一年度薪酬总额×(1+薪酬总额年增长率)

说明:用该方法来编制薪酬预算的关键是薪酬总额年增长率的确定。企业薪酬总额年增长率可以根据上一年的薪酬水平、下一年度业绩预测以及外部市场薪酬涨幅情况来决定。

2、企业自身薪酬水平=期望分位值×(1+总样本数)/

说明:计算出企业要寻找的是样本数据中的哪一个,该样本数据就能作为企业确定薪酬水平的一个参考值。

3、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比例)

说明:盈亏平衡点,还能推出,边际盈利点=(固定成本+股息分配)/(1–变动成本比例),安全盈利点=(固定成本+股息分配+企业盈利保留)/(1–变动成本比例)

以上这20个公式,大家可以算一算,自己了解多少,如果每个是5分,你可以得几分呢?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