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非博会,喜迎二十大中国非遗博览会推动

非遗不仅是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还是人类文明的“活态”延续。8月25-29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济南隆重启幕。让我们步入“非遗时刻”,感受非遗对美好生活的浸润,探索国际视野下非遗保护路径、非遗生态活化创新,共同见证当代非遗力量。

中国非遗博览会推动济南走向非遗名城

中国非遗博览会已举办7届,并永久落户济南,在中国非遗博览会的带动下,全国非遗曲艺周、全国非遗扶贫工坊产品展示展销、全国首个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全国非遗曲艺书场试点……一系列全国重大非遗活动在济南举行和落户,非遗不断提升着济南的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拥有大量非遗人才、丰富非遗资源、深厚非遗积淀、悠久非遗传统的济南,非遗活跃度位居全国前列,在年全国非遗传播活力值TOP名单中,济南市13个县区入选,并位居16至62位。济南已经找到了关于非遗的正确打开方式,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活力,成为济南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引擎,也成为助推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实力载体,一座“非遗名城”正在悄然显现。

图源:天下泉城

扶持+推广+活化

济南非遗保护传承蹄疾步稳

济南,这座古老的城市,从龙山文化发展至今,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城市文脉发展源远流长,丰富的非遗资源更是灿若星河。

图源:天下泉城

图源:天下泉城

目前济南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3项、省级74项、市级项,建有全国首个城市传统工艺工作站,相继举办了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全国非遗曲艺周、全国非遗扶贫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等全国性品牌活动。年荣获全国非遗扶贫品牌行动、全国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自年以来,市有关部门先后修改出台多项政策,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进行扶持。开展知名传承人公开招聘学员工程,开设公益培训班,拓宽传承渠道,推动乡村文艺人才传承发展。

图源:天下泉城

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秉承非遗“活态传承”从娃娃抓起,打造了具有泉城特色的“泉润非遗文传校园”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融合工程品牌,持续推进“非遗传承人校园授课”模式,目前,商河县实现了鼓子秧歌校本课程全覆盖,市里支持设立74所试点学校,非遗课程班成为打造特色学校、培育学生美育的重要课堂,普及率达到60%以上。

在非遗扶贫方面,济南从年就着手布局,年9月13日,明府城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国家支持的第一家城市工作站。年5月30日工作站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展示展销活动,承接10个扶贫省市自治区余家非遗工坊参与线下展销,其中30余家工坊参与工作站搭建的京东非遗线上平台,全国各地选送产品共计12大类、余种、1万余件。

年以来,济南推出了鲁味斋、章丘传统葫芦雕刻、钢城区刘家葫芦烙画、历下区中国绳结艺术、先行区德兰柳编作为典型非遗助力扶贫优秀案例。济南市章丘区文祖街道、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分别被评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还组织传承人开展扶贫技艺培训班,扶持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商河老豆腐等3个项目举办扶贫培训班45班次,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囗、残障人员组织培训班,培训人次达余人次,带动就业0余人。中国结艺、德兰柳编等项目开设“非遗公益传习班”,培养学员数万人。

图源:天下泉城

此外,济南还积极推动非遗走上“云端”,打造非遗展示交易平台。不断挖掘“曲山艺海”的非遗资源,建立了两处全国非遗曲艺书场的试点,还承办了全国非遗曲艺周。

为了保护济南非遗,并对非遗资源进行活化,济南自年起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每年评审5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给予连续两年资金扶持,目前项目库已有20项,纳入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分别为2项、7项。拍摄济南民间传说动画片,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播济南名人文化。打造非遗示范社区、传承基地,命名一批市级非遗传承示范社区,创建13所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市中区被设立为省级“非遗在社区”试点。

大力支持非遗博物馆建设运营,目前已建成13个黄河非遗博物馆以及一批非遗项目专题博物馆,还支持各村镇建设村史馆等进行地方文化进行展示。设立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名村名镇,大力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

区位+文脉+人才

济南具有非遗传承天然优势

济南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在非遗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天的优势。山东艺术学院早在年就开办了文化遗产专业方向,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集中建设了非遗教学标本陈列室、装裱传拓实验室、陶瓷修复实验室等系列文化遗产保护转化实验室,为社会急需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积蓄了力量。

尤其是年以来,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承办了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发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至今共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研修班16期,涉及泥面塑、琉璃、核木雕、风筝、黑陶、石雕、剪纸、木版年画、传拓、书画装裱修复等传统技艺项目10多项,培训学员余人。年开办了鲁绣非遗传承人研修班。

图源:天下泉城

济南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的亮眼成绩,一方面,与山东省省会的区位优势有较大关系,另一方面也和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脉积淀有密切关系,历代人文传统的涵养构成这个城市的底蕴。尤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为本地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济南非遗保护得到了政府重视,领导组织有力。从各区县到市级文化职能部门,建立起完备的非遗管理体系,在非遗资源调查整理、非遗项目展演宣传、非遗产品转化利用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济南尊重非遗传承特点和保护规律,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如济南市文化馆多年来面向社会免费开办系列非遗培训班和传习大课堂,各县区组织“曲山艺海”进校园巡演,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文化活动提供服务,为代表性传承人招收弟子解决后继乏人问题等,都是为非遗保护做实事、做好事。

济南一直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团结非遗传承人群,形成品牌效应。随着全市非遗保护事业快速、有序发展,更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为联系政府与传承人、保护单位、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之间的桥梁作用,配合政府推进非遗保护事业向纵深发展,搭建多种合作交流平台,围绕“活态传承,活化保护,活力非遗”的主旨展开工作,真正让济南建设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区域性、集群化、高密度、充满活力的非遗之城。这既是我市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非遗保护事业发展的自身需求,也有利于形成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