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经营问题,表象上看起来是营销问题或者管理问题,而实质上往往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更多的系统问题,系统的问题如果从某个局部来进行解决,往往不能根治。
比如对于“员工销售业绩低”这一问题,通过培训营销技巧或者现场驻点手把手辅导的方式,可能短时间可以促成业绩的提升,但绩效表现并不能保持,很快就退回到原来的水平。
因为业绩低的原因还可能出现在其他方面,比如考核机制、绩效辅导以及激励方式等,这些问题没有看到,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长期来看:
没有从系统进行问题解决,业绩低的问题也就会再次反弹。
利用逻辑层次
系统扫描组织问题
逻辑层次早期被称为Neuro-LogicalLevels,最初由格雷戈里·贝特森发展出来,后由罗伯特·迪尔茨(RobertDilts)整理发表。逻辑层次是一套模式(Pattern),可以用来解释社组织问题和个人问题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环境、行为、能力称为低三层,这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层次,而信念/价值观、身份、愿景(使命)称为高三层,这是隐藏在冰山以下的潜意识中的部分,是不容易被觉察到的心智。通常低层次的问题高一个层次就能轻易找到方法,可倘若在同层次或其低层次来寻找方法,往往效果不理想。
上三层解决意愿问题,下三层解决能力问题。
史蒂文.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我们工作和人生收获的一切结果(得),取决于我们的行为(为),而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模式(观)。”
参照此模型,我们在行动学习项目中认为团队意愿提升有助于团队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团队绩效目标的提升。
基于此,借助逻辑层次工具,绩效派行动学习项目辅导聚焦两个方向:团队意愿和团队能力。
设计能够调动团队意愿、激发团队内生智慧的辅导工作坊对团队进行赋能。
设计辅导工作坊
解决问题赋能团队
一般而言,绩效派行动学习项目的辅导工作坊设计,前期以问题分析与解决工作问题为主,中后期会进行自我认知与心智模式突破的工作坊,项目后期则一般开展经验萃取工作坊,萃取项目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推广。
绩效派行动学习项目辅导工作坊设计思路
能力辅导工作坊是在解决团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对话,智慧碰撞,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团队共同运用管理或者营销等结构化的思维模型,进行重点工作分析,共创经营策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辅导工作坊采用促动方式进行,可采用世界咖啡、开放空间、团队共创等促动工具围绕项目成果,进行小组探讨,组织内部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具体辅导工作坊主题大致包含三个方向:
1、业务实践主题:比如客户经营、营销技巧、流程优化、话术设计等;
2、模式创新主题:比如客户定位、营销活动策划等;
、管理效能主题:比如时间管理、价值链分析、愿景与价值观等。
举例:运用世界咖啡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工作坊
著名的“WorldCafe”(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Crossover),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
世界咖啡让参与者从对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这些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