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业专题研究Tims中国,蓄势待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国平安,易永坚、李华熠)

Tims中国:北美国民咖啡品牌,中国市场蓄势待发

Tims中国:RBI和笛卡尔资本合资成立,SPAC+PIPE方式成功上市

Tims中国由RBI和笛卡尔资本在年合资成立:年,汉堡王以.3亿美元并购Tims咖啡,两家合并成立饭店品牌国际公司RestaurantBrandsInternational(简称“RBI”),合并完成后原原汉堡王控股股东巴西PE巨头3G资本控制RBI约51%股权,拥有Tims和汉堡王两个品牌。年,RBI提供Tims品牌中华区的独家经营权,笛卡尔资本出资及操盘运营,二者共同成立了Tims咖啡中国。并随后获得腾讯、红衫中国和钟鼎资本等知名机构投资。

以SPAC+PIPE方式成功上市:Tims中国以SPAC+PIPE方式获得1.亿美元融资,并于年9月29日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HCH”。

Tims中国股权结构:知名机构云集,为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股权集中度高,笛卡尔资本主席兼执行合伙人PeterYu为实控人;强大股东背景为Tims中国发展提供支持:1)资金提供方及操盘方:笛卡尔资本作为主要的资金提供者及操盘方,其主席兼执行合伙人PeterYu通过其控制的实体间接拥有约53.4%的已发行普通股,是Tims中国的实际控制人。笛卡尔资本全球资本增长经验丰富,在40个国家建立了60个市场领导公司。2)品牌方:3G资本RBI的战略联盟,作为跨国餐饮巨头,RBI拥有TimHortons、汉堡王、Popeyes等全球知名品牌,全球化餐饮运营经验丰富,提供Tims中国品牌经营权。截至最新披露日期股权占比较小。3)并购方:作为SPAC的并购方,合并完成后银冠持股占比5.7%。银冠公司的主力操盘方上达资本在中国有超过15年的成功投资经验,投资过美团点评、物美超市等。4)其他蓝筹股东支持:腾讯投资、红杉资本中国、钟鼎资本为Tims中国发展提供融资支持。截至最新披露腾讯股权占比达13.6%,并在Tims中国的数字化发展上提供战略支持。

经营及财务:快速成长期,门店规模效应将带来收入及利润率大幅改善

目前门店规模达家,处于高速发展期

高速拓店发展,在中国市场蓄势待发:据公司披露,截至年10月全国门店数突破家,且-26E预计以CAGR47.8%的速度高速拓店,预计年将超过家;目前公司仍以发展自营门店为主,门店渗透也主要在于一二线城市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但咖啡市场高速发展,公司拓店发展空间大,未来城市布局及城市线级分布也会逐步扩大。

门店选址分布:从目前的选址来看,公司办公/购物/住宅/交通枢纽/其他门店占比分别为49.2%/32.5%/14.2%/2.8%/1.3%,即主要消费场景为办公室咖啡因摄入需求及商务休闲洽谈空间需求。

收入高增,自营门店是主要收入来源

收入端:1)门店端高速发展带动-年收入高增,CAGR为.2%,年收入达6.4亿元(yoy+.4%),H1收入为4.03亿元(yoy+70.2%)。2)自营门店贡献主要收入,/H1自营门店收入分别为6.17/3.76亿元,yoy为+.6%/+63.4%,贡献95.9%/93%的总收入;公司也发展加盟业务,为加盟店提供原材料、设备及人员培训获取收入并收取特许经营费,但这部分业务目前规模及贡献均尚小;年开始公司开始发展电商业务,多元化触达用户,并在年上半年带来4.9%的收入贡献,达8.5万。

自营订单量及ASP:门店增长及同店增长拉动公司自营订单量从年不足万增加至年的万,CAGR达.8%;自年以来,自营订单ASP(销售平均单价)为32-33元。

同店销售增长率呈逐步上升态势,成本费用需持续优化

同店销售:年以来公司自营同店销售增长率呈持续上升态势,年全年同店销售增长达15.7%,尽管H1公司受上海等地疫情冲击明显,但是仍维持了基本为正向的同店增长。

成本费用:公司年食品包装/租金/行政及管理/市场/人工费用率分别为33.7%/24%/27.2%/7.8%/32.3%,较年变化11.2/-15/-62/-6.2/-10.7pct,22H1各项费用率有所提升主要系疫情影响导致门店经营杠杆恶化,但我们认为伴随成熟门店占比的不断提升及规模扩张,成本费用率仍有较大优化空间。

利润端:由于高速扩张需要提前进行人员、门店等储备,同时尚未达足够规模时总部费用的摊薄尚未体现,目前公司整体层面尚处于亏损阶段,但-年公司经调整门店RBITDA利润率分别达6.6%和4.5%。

单店模型:尚处于爬坡期,门店规模效应将带来EBITDA利润率大幅改善

疫情+新店占比高拉低整体门店经营层面利润率,伴随开店的规模效应,门店层门EBITDA利润率有望大幅改善:一方面,公司年进入中国,年以来便受疫情冲击,公司大店模式在疫情下经营杠杆恶化,尤其是H1的EBITDA利润率受多地封控管理下冲击极为明显。另一方面,、年新增直营门店占年末总门店比例分别达75.8%、65.7%,多数新店尚处于爬坡期,拉低整体门店端营收及利润。Tims中国成熟门店EBITDA利润率可达20%上下,我们认为随着未来疫情影响逐步减弱+成熟门店占比不断提升,开店规模效应将带来EBITDA利润率的大幅改善。

品牌特色及优势:“咖啡+暖食”差异化定位,强管理阵容蓝筹股东支持

差异化定位——高性价比“咖啡+暖食”组合

延续品牌基因优势,主打高性价比的“咖啡+暖食”,在国内市场形成差异化:TimHortons自s开始逐步在产品线中加入餐食元素,并在此后多年发展中形成“咖啡+暖食”的品牌特色,目前加拿大暖食营收占比超40%。国内咖啡品牌目前仍主打咖啡产品,多数品牌仅能提供中央厨房送至门店的以烘焙、点心为主的冷餐,且SKU数选择相对有限,而Tims延续品牌基因优势,主打“咖啡+暖食”,其金/红枫店有全套后厨设备,提供高品质、现制新鲜暖食,满足用户对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组合需求。Tims主打产品鲜萃咖啡系列16元起,下午茶套餐20-30元,午餐组合30-40元,无论是其主打产品还是套餐组合都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产品:咖啡+暖食多元选择,本土化产品开发贴近中国市场

产品

咖啡及饮品:三个价格及类型产品,选择范围广:1)入门及特色产品——鲜萃咖啡19元,可加奶和糖,流量缔造者。2)核心产品——花式咖啡,包含拿铁、美式、澳白等现磨咖啡,价格略高为25-30元。3)特色咖啡、流行季节性产品及其他饮料——天乐雪、茶及其他饮品,如奶茶、柠檬水等,18-30元不等。

门店:因地制宜的门店组合+与易捷合作,更广泛触达顾客,社群不断扩大

与易捷达成战略合作,发展“店中店”TimsExpress进一步扩大门店网络,同时开发RTD业务:Tims在加拿大以非标店形式“把咖啡店开到每一个加油站”,在中国市场Tims也延续这一优势进行探索,年7月25,Tims中国和有1.9亿忠实会员的中石化旗下易捷便利店连锁企业达成合作,一方面在易捷2.78万多家便利店网络中销售联合品牌的即饮咖啡产品(RTD),并在中国各地精选部分易捷门店,以“店中店”的模式开设TimsExpress门店,进一步扩大Tims门店网络及在中国的消费场景的覆盖。

管理:团队拥有世界级品牌管理经历,汉堡王发展经验为Tims提供支持

本土化管理团队拥有世界级企业的丰富管理经验,近半数来自汉堡王。目前Tims中国团队有近半数来自于汉堡王,且决策者来源于中国本土,以Tims中国CEO卢永臣为核心的管理团队有着汉堡王在中国门店扩张19+倍且盈利的发展经验,使得团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海外连锁餐饮企业中国发展各个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减少前期发展磨合,这些经验将为Tims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积累。此外,管理团队其他成员既有来自于星巴克、麦当劳、百胜、costa等国际餐饮品牌,也有滴滴、美团、盒马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管理团队阵容强大。

运营:数字化赋能运营全链路,多元化的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

多元化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1)Tims中国通过会员忠诚度计划提供有吸引力的优惠活动,新店开业邀请意见领袖参观门店,并在社交媒体上为Tims代言。2)作为第一个加入抖音本地服务的咖啡品牌,在“夏季直播的营销活动实现30天内超0万销售额及抖音Tims中国主题页面和搜索标签近4亿的在线访问量。3)公司同时持续建设社区,围绕着真实的社群,如根据Z世代人群特点与腾讯电竞合作,提供“咖啡+电竞”沉浸式体验;根据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人群与植物肉品牌-星期零合作,打造无肉也欢农夫卷;与潮流美妆品牌MAC联名,邀请客人在Tims咖啡店里尝试美妆新品及限定版TIMS产品等,扩大用户社群。

供应链:高品质以及强劲的本土供应链,质量控制体系严格

高品质及强劲的本土化供应链:Tims中国拥有涵盖所有食品及包装供应商的全面供应商审批流程,并从符合公司标准的供应商和分销商采购。在咖啡豆方面,Tims前已经建立起从多伦多到上海全球范围内较统一的供应链;其他投入品采购来源于中国本地高品质的供应商,为了减少与依赖单一供应商风险,公司在各个采购品类均开发了主要及次要供应商。

质量控制体系严格:公司设置多层监测、分析及防御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同时使用数字库存管理系统和电子到期迷你应用程序等,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此外,公司对门店进行例行审查,并作为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对不合格的门店设置对应惩罚机制。

看点挑战:在高速发展的行业依托已有优势机遇大,但行业竞争激烈

未来看点——背景:高速发展的咖啡市场,各品牌仍有大机遇

咖啡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大:据德勤《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数据,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远低于美、日、韩等主要国家杯、杯、杯的水平,人均咖啡消费杯量提升空间大。同时,咖啡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据艾瑞咨询数据,预计至年,咖啡市场规模将达亿元,-E年CAGR将达到31.4%,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为消费品行业带来无穷的想象。

较大的市场规模对各类品牌有足够的包容性,行业尚未成熟,各品牌仍有大机遇:尽管咖啡行业不同模式下已经出现了具备领先优势的企业,但中国咖啡行业尚处教育阶段,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消费者需求都尚未定型,这意味着对各类品牌有足够的包容性,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或者有自己独特定位、产品的公司,都在这个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机遇。

未来看点——Tims中国:高速发展期+差异化定位+管理者及股东优势

Tims目前以大店模式为主,大店模式下资金投入、人员管理、SKU管理(往往有简餐等,SKU更多)都比小店模式存在更高的进入壁垒,而Tims强大且本地的管理阵容有着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且蓝筹股东提供长期支持,使得其能够在中国市场上维持稳定且高速的发展节奏;其差异化的定位不仅在于烤现制,且价产品组合格低于同类品牌,在如今行业尚未成熟且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仍有大发展机遇。

风险挑战——咖啡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选址重合度高

与主力咖啡品牌选址高度相关:受目前主力咖啡消费人群分布影响,Tims与主要咖啡品牌选址均主要位于商圈及写字楼,也意味着各品牌之间选址高度相关,以上海、杭州为例,多数Tims咖啡门店附近m内有2家或以上星巴克或瑞幸;从所有的Tims门店来看,其相关品牌中咖啡品类也主要是星巴克及瑞幸(主要与星巴克、瑞幸门店基数高有关)。

风险挑战——各品牌高速拓店,优质点位争夺战打响

核心写字楼及优质商圈属于稀缺资源,目前各个咖啡品牌均进入高速拓店阶段:Tims中国发布了高速发展的战略愿景,预计到年门店数达家;星巴克计划到年时,门店数较年增长50%,且覆盖个城市;而瑞幸自年以来保持着季度新增-家的水平;与Tims咖啡门店规模相似的Manner以及其他品牌也纷纷保持着不低开店速度。在各个品牌纷纷高度扩张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激烈,对优质点位争夺成为必然。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