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文化独树一帜的藁城魅力

怎么快速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0467309.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廷用品”“御用品”一直是高贵、精致和优雅的代表,由此而衍生的“宫文化”不仅是传统手工技艺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而在宫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中,藁城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河北石家庄藁城,历史沿革深厚,千百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冀中明珠”“河北粮仓”之美誉,人杰地灵、物产极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城。历朝历代皆有精美物产专供宫廷使用,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藁城人深挖历史文化,继承传统技艺,不断开拓创新,逐渐形成了宫面、宫灯、宫酒、宫米并称的特色“宫文化”产品,并在年被河北省“燕赵老字号”全部列入省保护项目名录,成为藁城驰誉遐迩带有浓郁本土韵味的“文化名片”。

那么藁城宫灯的“宫”字与藁城到底有何渊源?或者说为什么藁城生产的灯笼叫宫灯、挂面叫宫面、白酒叫宫酒呢?换言之:为什么这种“宫文化”现象会单单在藁城获得发展?

藁城区有自然村二百余个,从这二百多个村名中,只要稍加过目,就会发现城区南的南营镇有个“王宫”村,城东的兴安镇有个“正宫(后为公)”村,滹沱河北的和张家庄镇的有“南龙宫”、“北龙宫”等。这几个村子的名称为何与大多数带着“庄”或“寨”的村子名称不同,偏要用个“宫”字呢?

其实历史中早有答案。西汉末年天下动荡,群雄逐鹿,刘秀受命河北却危机四伏,辗转征战,频繁活动于滹沱河两岸,留下了无数的民间传说。《后汉书》有载:“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藁人也。建武元年,生皇子疆。二年,贵人立为皇后,疆为皇太子”。公元25年刘秀称帝,年号建武,是为元年,次年即公元26年,郭圣通正式成为东汉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后,长子刘疆也成为东汉的第一位太子。自此之后的演变进程中,藁城地区颇多精巧美味之物供给宫廷成为“御品”,而刘秀曾活动过的村落,也陆续开始以“宫”为名。

在另一方面,根据现代考古发现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实物所证实,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藁城的农业、酿酒、冶炼、纺织、医疗器械等七项技术就已经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因此称藁城为世界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工匠之乡”毫不为过,藁城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已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基因。

由此可见,藁城人能够传承历史悠久的藁城宫灯、宫面、宫酒、宫米等加工生产的独特工艺不足为奇。那“宫产品”又有何独到之处?“宫文化”又如何熠熠生辉?

藁城宫面制作技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加工历史,也叫贡面、御面,藕面。其面条细匀空心,色泽油亮而洁白,耐火不糟,回锅不烂,入沸水一分钟即可煮熟,吃凉面条,热面汤均可。斩获荣誉颇多:“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藁城宫面之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燕赵老字号”“中国名优产品”“中国自主创新产品”“中国绿色环保产品”等等。

在新时期建设过程中,宫面历经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加工技艺和独有的膳食文化。同时为了提升和打造“藁城宫面”区域公用品牌,藁城区聘请专业公司对“藁城宫面”进行全方位的包装设计、宣传推介,大大提升了“藁城宫面”的影响力。同时培育了“青竹”“庄润”等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宫面产品品牌,形成了以“藁城宫面”区域公用品牌联合企业品牌,系统化带动藁城宫面产业发展的局面,不断将藁城宫面及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助力藁城宫面走向全国。

在青竹宫面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中,还建立了宫面文化观光走廊展览馆、宫面文化广场、青少年宫面传承技艺研学教室等。在这里,游客不仅能体验到宫面生产千年传统工艺的魅力,又能品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宫面,千百年技艺传承,在这一刻有了更生动的意义。

年12月,青竹宫面文化产业园区还被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认定为“藁城宫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年藁城宫面产量达吨,产值2.4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超1.2万人。终是时代不负勤劳人,传统空心面,最终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暖心面。

藁城宫灯最初源于东汉,是古人由纱罩灯衍变而来,其雕刻之精美,造型之华贵,冠绝一个时代。千百年来,该项技艺不仅没有断绝,参与宫灯制作的艺人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以屯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的制作与销售区域,“藁城宫灯”终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地域品牌,年藁城宫灯入选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屯头村自此成为“中国宫灯第一村”。

传统的藁城宫灯用料及工艺都极为复杂,要掌握最基础的宫灯制作技艺,都需要一位匠人刻苦钻研数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在保持传统宫灯外形及特色的基础上,经过一代代匠人的研发创新,藁城宫灯在用料和制作中不断改进,品种也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转灯、羊皮灯、纸雕灯等18个系列多个品种。其中“工艺纸雕宫灯”又是藁城宫灯的代表作,由藁城宫灯研制开发中心研制的“工艺纸雕宫灯”获得国家三项专利。

之后,藁城区为了普及宫灯历史,传播宫灯文化,促进屯头宫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动宫灯工业旅游项目,依托“中国藁城屯头宫灯博物馆”和“藁城宫灯博物馆”两座博物馆,将藁城宫灯作为一项文化产业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游客可以参观宫灯生产车间,亲手制作宫灯,感受宫灯文化。藁城宫灯曾获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彩灯大赛)银奖、第七届中国(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首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最具商业价值奖等。

目前以屯头村为首的藁城宫灯制作团队,年产量上亿对,远销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年产值近20亿元。随着时代的发展,藁城宫灯在质量和工艺上不断改进,产品还从灯笼延伸到旗帜、婚庆用品等产品。星光不问,赶路不止,终究天上北斗星,辉映着人间藁城灯。

藁城造酒源于商,兴于周,至汉代已是宴饮佳品,历经年而不衰。年,藁城区台西商代遗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酒曲实物和最早的酿酒作坊遗址,足见藁城区酿酒历史悠久。藁城宫酒酿造技艺匠心独运,技法精湛,师徒相传,代代延续。

年河北宫牌酒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了宫酒文化园,园区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打造,是石家庄地区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酒文化旅游景区,分为景观休闲区、历史文化区、生产体验区三大区域,景区古朴典雅、恢宏大气,彰显宫酒传统文化风采,尤其是至今完好地保存着上世纪流传下来的古酒海群,也就是传说中号称“天然酿酒师”的酒海,让所有游客深感震撼,内藏着几十年的陈年老酒,散发着浓郁的窖香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宫酒文化。年藁城宫酒酿造工艺被列为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传承与发展中,藁城宫酒不断地深挖传统酿造技艺,又不断尝试与现代酿酒工艺相结合,不仅保障了酒品原汁原味,同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开辟出红高粱酒、五粮酒、六粮酒和富硒小米酒等多个品种,在吸纳古传烧酒精粹的基础上,独创了制曲、蒸馏、发酵、陈酿、勾调等一整套特殊生产工艺,酒体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爽、回味悠长”的独特风韵,远销海外。尤其是藁城宫酒独自研发的“富硒小米酒”,工艺独特,口感舒适,在白酒酿造行业独树一帜,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最终应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美好俗语。

藁城区素有“冀中明珠”、“河北粮仓”之美誉。藁城区盛产小米历史悠久,据《藁城县志》记载,早在年前的商代,县境先民—朵氏部落已在沿河区域种粟栽木,至隋唐时期,谷子已在县境内普遍种植,逐步成为藁城境内与小麦齐名的传统粮食作物。辖区南营镇地处北纬37度,天然富硒中心地带,盛产绿色优质富硒谷物,平均硒含量0.47mg/kg。南营镇马庄村作为小米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小米加工集散地,近年来藁城区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指导思想,深挖宫文化内涵,打造出继宫灯、宫面、宫酒之后又一强文化区域品牌---“宫米”。

为何取名为“藁城宫米”?因为古代宫廷所用之物都是最好的,“藁城宫米”秉承千百年来的农耕技法,人工除草无污染、无化学农药无化肥,保证谷物绿色自然健康生长、谷子完全成熟后,自然晾晒古法加工,保留了其营养精华,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属上等优质小米。同时藁城人民不断创新,将千年古法与现代科技结合,扩大生产加工,现有小米加工企业90余家,年加工谷子33万多吨,生产小米21万吨,销往全国各地,占到国内小米市场份额的60%,年交易额达30亿元以上。

藁城小米品质优良。目前,小米系列中的“黄金宫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荣获“绿色食品”证书,“藁城宫米”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藁城宫米为谷子加工去皮后的小米,其谷子品种为宫米1号,米粒颗粒饱满且均匀,外形呈黄色或黄白色,制成品有甜香味,且营养价值很高,素来受到百姓喜爱,而被视为食物级珍品,寓有“代参汤”之美称。

藁城宫米作为公用区域品牌顺应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依托区域优势,全力发展富硒谷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相融合,让“藁城宫米”更多的进入到人民的日常膳食中,为大众带来更多的品质健康享受。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藁城特产马庄小米、丽阳晒醋、名仁香油等涉农产业逐渐和“宫文化”品牌实现交融,地域特色明显,互补抱团发展良好,藁城区大力推动“宫”文化品牌建设。

年11月8日,藁城区成立了宫文化品牌产业联合会,现有会员单位54个,包括藁城宫面、藁城宫灯、藁城宫酒以及藁城宫米、晒醋、香油等系列产业龙头企业,初步成为统一收集共享信息、组织相关培训、扩大宣传企业影响、提升企业产品销量和拓宽“宫”文化内涵等多位一体的优质平台。

联合会为帮助“宫”文化企业经营者提升管理、跨越发展聘请讲师做精准培训,并为企业培训网络直播销售人才,现已举办多次培训,收益企业负责人近百人。同时,在国御温泉、旺洋商业广场等知名文旅景点、商埠重地设立藁城区宫文化品牌特产荟萃展厅3个,积极拓展企业销售渠道,打造“宫”文化宣传推广平台。

藁城宫文化品牌产业联合会精心打造了包含青竹宫面、名仁芝麻、丽阳晒醋、百年徐府在内的藁城名优特产的“搞成”礼盒,新颖时尚、寓意美好,在推广藁城宫文化的同时,全力以赴助力企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年,藁城区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商业街宫城印巷项目——宫里街。该项目总占地44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是石家庄市重点建设的藁城区招商引资项目,集“吃、住、行、游、购、娱、文、旅、办公”等多位一体的网红商业综合体。借助藁城宫文化这张城市名片,宫里街创造性地将宫文化品牌产业、地方民俗和建筑、商业有机融合起来,将“宫”这个文化国潮风延伸到项目的各个角落,实现了商业和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相互成就。

接下来,藁城区将充分依托“宫”文化优势,结合藁城历史文化,打好组合拳,深挖文化创意产业,加大研发力度,大力提高市场拓展,高标准建设“宫”文化大道,做大做强“宫”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藁城区打造实力之城、活力之城、品质之城、幸福之城奠定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