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又上热搜了,有记者爆料,学而思线下开始大规模招生。
一年前,因为双减学而思宣布停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如今在记者笔下,学而思学科培训似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01
记者爆料说,学而思在素养课的包装下,把超前学习和超纲内容融入到课程里。
比如,教幼儿园孩子拼音写字,给低年级学生讲高年级古诗词……
记者咨询了小学三年级的素养课,课程顾问说,“(课程内容)同步年级,比学校拓展得多……”
言下之意就是素养课跟学校教育同步,而且比学校讲得内容更多更深入!
课程顾问还说,“老师会有课前测、课后测,一般最后一次课是评估,可以检测孩子的学习情况。”
至于怎么测,自然就是做卷子了,都得落到笔头上。
这么看来,所谓的素养课,其实就是学科教育,只不过披上了素养课的外衣。
除了小学阶段的超纲教育,学而思的素养课还涉嫌幼小衔接的超前教育。
上海学而思的课程顾问介绍说,“人文创作(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的每节课还会教10分钟拼音,如果一直跟着上的话,不用担心幼小衔接问题。”
杭州的学而思,拼音学习是在所谓的“魔力口才”课,课程顾问说:“拼音和思维是幼升小的刚需,(一定)要报的。”
不管是超纲还是超前,都是双减通知里明令禁止的,学而思算不算是明知故犯呢?
对此,学而思作出回应,说自己坚决拥护双减,至于报道中出现的超前超纲学习,属于宣传内容不规范,教学内容不严谨,不存在重启大规模招生的情况。
面对学而思上的热搜,评论区可算是炸了锅。
有人说,学而思这是又开始卷了,必须赶紧叫停,不然孩子太苦了。
有人说,没有学而思,还会有思而学,学思而,就算什么机构都没有,家长也会想办法给孩子找老师补课,还可能更贵。
还有人说,学校教育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校外培训就不可能禁止。
说实话,看着网络上对校外培训喊打喊杀的,我觉得挺无奈的。校外培训机构,真的就这么罪大恶极吗?
02
双减之下,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教育,可以说是迎来毁灭性打击,一大批机构倒闭,一大批机构转战其他市场。
表面上看,确实是成效显著。孩子减少校外培训,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教育回归了校内,超前超纲学习的人数少了,内卷的程度轻了,学生负担变少了。
但实际上呢?说句有点不太正确的话,形式大于内容。
想补课的家长,只不过是把孩子从宽敞明亮的培训机构教室,挪到隐蔽在小区里的补课机构,从正大光明上培训班,到偷偷摸摸防举报。
孩子减负了吗?以前是3点多放学,现在多上两节托管,5点半6点半放学,在学校的时间从早到晚,比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多一个小时。
三年级的柚子哥说,“为什么这一减负,把我们每周的半天假给减没了?还加了课后托管,放学还更晚了,到底是给谁减负呢?明明是给家长减负。”
俗话说众口难调,不管是对校外培训还是校内教育,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能否认,只要中考高考还是差额录取制度,就不可避免存在内卷。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一门心思培养孩子抢跑超纲提前学,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他们来说,校外培训机构帮他们解决了大问题。
有的家长想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想着让孩子按照学校进度学习,奈何周围孩子都抢跑,按部就班的学习反而显得太慢,对校外培训,自然是深恶痛绝。
不少人把教育内卷的锅甩给了培训机构,认为他们恶意造势,才让家长越来越内卷。
03
我是觉得啊,校外培训可没这么大的威力。
说到底,校外培训机构就是市场的产物,不过是为了盈利衍生出来的产业罢了。
为了销售课程,课程顾问自然会夸大课程作用,制造家长的焦虑感。但类似的销售套路,不是存在于方方面面吗?
卖衣服的告诉你,女人得舍得为自己花钱;
卖化妆品的吓唬你,不好好化妆老公就跑了;
卖车的告诉你,车是人的脸面,车不好面子里子都没有……
这些都能当真吗?
总不能把销售套路当成教育孩子的风向标,他们也没那么大的魔力。
真正的风向标,其实是社会的竞争机制。
校外培训机构,只不过是一种帮家长实现愿望的工具。想让孩子抢跑,要么自己鸡,要么送去培训班,仅此而已。
至于明令禁止的超前超纲教育,孩子情况不同,一刀切实在是有点武断。
有的孩子就是天赋异禀,在学校学的知识根本就吃不饱,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没必要压着按着不让学吧?
还有的孩子学东西比较慢,容易丧失自信心,如果能提前学点东西打个底,能帮孩子更快适应学习节奏,保持自信心,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有人说学校教育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水平开展不同教育的,我就想说两个字,呵呵!
理论上说,教育是应该因材施教,但学校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老师也不是万能神。
一个老师对着几十个学生,一天只有24小时,他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得好,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教学。
这样的后果就是,尖子生觉得简单,中等生正好跟上,差生觉得难。在学校完全实现因材施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公平,但无疑给了家长更多选择。
有需求的就上,没需求就甭上,没必要一提起来就恨得牙痒痒,各取所需吧!
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存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