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机构续报推销老师身心俱疲卖课程软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晚报记者亲身体验教培机构“续报推销”:老师身心俱疲卖课程话术软硬兼施磨家长羊城晚报记者羊城晚报实习生今年暑假,广州学某某培优的新初一报班人次达到三万六千人。尽管这一数字已较两年前大幅增长,但仅35%的续报率还是让老师们忧心忡忡。这意味着,如果不想让秋季班量下滑,新初一年级的每位老师都要在暑期结束前,让至少五十名学生续报秋季课程。在续报动员会议上,一位学某某培优的管理层若有所指地提醒刚入职的新老师们:“大家猜一下,被关掉的班级会是哪位老师的班级?老老师会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所以呀,作为新老师,一定要想尽办法把所有学生留到秋季。”在用户即流量,流量即成功的互联网时代,做好课程续报是大多校外培训机构走向商业成功的第一步,但疯狂追逐“续报率”亦一度让身处其中的老师与家长不堪其扰。羊城晚报记者在校外培训机构卧底两个月观察发现,“续报率”成为压垮不少老师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学生的续报率和退费率直接关系着老师工资的高低,老师不得不在教学之外承担起更多的服务性工作,工作压力大幅增加,但即便如此,很多时候也留不住学生。令老师内卷的绩效评级被要求将续报率从75%提升至90%,英语老师林霖无奈地调侃道:“我感觉自己就像个保险销售。”林霖的调侃不无道理:在学某某培优,决定授课老师薪水的不是授课质量,而是销售业绩,即所谓的“三率”——续报率、退费率和满班率。如果老师们的“三率”达标,他们将能获得7-10元不等的课时费涨薪。随着获得涨薪的老师越来越多,今年6月,学某某培优决定提高标准。“很多人都能达到这条线的时候,这个激励是没有意义的。”一位管理层这样说。教学与盈利的捆绑让许多纯粹奔着教学而来的老师身心疲惫。一位入职学某某培优不满一年的英语老师表示,她很喜欢给学生们上课,但是续报让教学不再纯粹,“我真的搞不懂,我明明是老师,为什么要做续报。”但在这种绩效导向下,个人想“躺平”是不可能的。据了解,学某某培优会对老师们的绩效进行排名和评级,并设置末位淘汰规则:如果一位老师的绩效排名连续两期都位于后20%(C级),管理层将对其进行带班考核;如果他的绩效连续两期位于后5%(D级),他将被直接辞退。管理层鼓励新入职的准老师们:“大家想一想,你只要比旁边两个人强,就不是后5%了。”不过显然,大多数准老师对这样的鼓励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只要有排名,就一定有人排名靠后,这是内卷式竞争”。但在一些S级(绩效排名前10%)的老师看来,绩效排名落后纯粹是因为不够努力:“怎么可能连续两期都是后5%呢?肯定不要让自己做最后一名啊。”为了做好续报工作,学某某培优要求老师们一定要养成“续报心态”——要坚定地认为,续报是为了学生好。在记者参加的一次续报培训上,一位S级老师激动地说:“我们要非常坚定地相信,咱们学某某的授课一定就是最好的!我们要相信,这位学生不报到我的班上,他的前程就毁了!”讲到最后一句时,他甚至有点破音。就连与家长聊续报也变成了一种“对家长负责”的行为。“我们必须要对家长负责,如果他都不回你,你也不理他,这叫对家长负责吗?这难道可以说我们是在为家长负责吗?绝对不是!”上述S级老师在续报培训上如此强调。王庚就是一位抱着坚定“续报心态”的老师。在和准老师们交流时,她反复强调“如果我的学生不续报,我真的觉得他亏大了”。这样的心态也使得她在和家长沟通时底气十足。面对不想续报寒假班的家长时,她语气严厉地反问“你寒假一点基础都没有,春季我们直接上压轴题,那你春季怎么跟?”——王庚和家长的这段聊天记录被学某某培优推为续报范本,一度在续报动员会上进行分享。诱家长续报的外呼话术事实上,学某某培优老师们的续报战斗,在开始上课之前就已经展开。按照要求,每期开课前两个星期,老师们必须添加当期所有学生家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