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何方迪实习生程越李茂苹
7月的蓉城,骄阳似火,全国大部分高校已放假,但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内却很热闹。有正在拍戏的剧组,后场的演员认真背着台词,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影视基地,也有身着迷彩服,在阳光下奔跑的泛美夏校的孩子们。
两拨看似没有交集的群体,相遇在英伦风建筑的校园内,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让西航看起来没有传统高校那样四平八稳的风格。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创始人、泛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魏全斌也是这么一个人。
他曾写书立著,出版了不少教育读物。很难想象,一个时刻流露自己性情的人,竟然引领了全国航空职业教育,近30年来培养出来的学生占据了民航产业链条的“半壁江山”。
很少有人知道,最开始创业时,魏全斌其实连火车都没见过,更没有见过飞机。本期《校长来了》,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位教育家的风雨人生。
元租来教室
用民航培训敲开机场大门
年,27岁的魏全斌还在绵阳一所学校当语文老师。彼时,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亟需专业人才,一些实现以短期快速就业的培训机构正在逐渐兴起,职业教育迎来发展良机。
魏全斌躺在家里,脑海里畅想着未来人们出行的场景。
那时的他,没有坐过火车,更没坐过飞机。可是,他却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在了民航业。他说,虽然现在坐飞机很奢侈,但随着经济发展,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多,中国会走向民航大国。
年冬天,魏全斌用借来的元,在绵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租了教室,他的民航培训学校正式起步。凭着前期市场的摸底和调查,魏全斌和同事当时只举办了两个专业:民航安全与护卫和民航旅游专业,主要招生初中毕业学生,学费多元,通过半年左右的学习,实现快速就业的目的。
魏全斌记得,第一届就招了80多名学生,他既当管理者,又当教学老师,同时兼任招生与就业主任。为了提升学校口碑,他四处奔走,跑遍全国各地机场,像个销售一遍一遍地推荐自己的学生。
“做民办职业教育,不仅要把学生培养得好,还得负责把他们送到工作岗位上。”魏全斌坦言,创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过程中遇到了冷眼和排斥,“有的民航用人单位会说我们的学生和岗位根本不匹配,也有单位倾向用自己培养的员工,不接受外面学校出来的。”
但凭着一股韧劲和不服输的信念,魏全斌的第一届学生成功敲开了机场的大门,他们分布在安检、护卫、辅警等岗位,他也正式踏入了民航业的大门,结交到了第一批朋友。
创办航空类专业大学
向全国输送民航专业人才
进入新世纪,坐飞机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机场变得越来越繁忙,这种变化印证了魏全斌之前的判断。年前后,成都、重庆各大机场相继进入改扩建阶段,国内一大批航空公司涌现,魏全斌意识到,人才的缺口正在急速扩大,另一方面,成都作为省会城市的资源整合能力与经济规模具有明显优势。“如果想要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获得更大市场,应该到大城市去,所以我们来到了成都办学。”
年,魏全斌选择了毗邻成都双流机场的一所民航技校旧址,占地面积有近60亩,可以容纳上千名学生。学校也从普通培训机构升格成了可以拿文凭的高等培训学院,覆盖机务、飞行、空保、空乘等民航全链条专业,学生的出口路径被进一步拓宽。
年,潜心民航职业教育的魏全斌,按照自己对理想大学的构想,在成都金堂县投资23亿元,建立了一所专业的航空类大学,也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简称西航)。学校占地亩,是国家级3A景区,被评为成渝城市十大地标,也被誉为“最美大学”。
尽管西航定位是职业院校,但是从这里走出的学生,依靠“航空母舰”式的订单培养,占据了全国各大机场以及各大航空公司岗位的“半壁江山”,在整个民航产业链条里,从空乘、安检到机务,都能看到西航学子的身影。
“我们的毕业生专业素养高,入手能力强,企业招来就可以用,不用再花本钱对他们进行职业培训,所以企业十分喜欢。”
魏全斌有底气说出这样的话,因为集团斥巨资引进了完善的各类航空专业实训的设施设备,购置了真正的民航客机,专门用于学生实训,还建立了一整套“严苛”的培养体系,包括“标准化军事管理”和“礼仪培训”。魏全斌在学校提出“九自教育理论”,即“自省、自修、自给、自乐、自信、自立、自持、自然、自由”,在尊重学生思想之上,自由而不放纵。“教育中有一个词叫刚柔,对刚柔尺度的把握,需要教育者的妙手,如果‘刚’不够,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将大打折扣。”
这种注重学生严格的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适应了民航类服务人才的需求。每年都会有许多航司来学校举行招聘会,大型招聘的时候,成千上百的身着制服的学生们,迎接用人单位的考验。
西航凤凰女子仪仗队
A全自动陆地撤离舱
谈空乘就业热
升级人才培养,适应未来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民航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航空服务人才的巨大需求,民航业成为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首选,尤其是对空乘专业的追逐,造成了社会认知的“光环效应”。
有位大学校长就提出,空姐在天上端茶倒水没有高学历、高素质的需要。此番言论引发了大家对职业与学历匹配话题的讨论。
对这个盛传已久的话题,魏全斌认为,乘客在飞机上能感受到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就20%左右,80%的专业技能都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安全保障、临时救护、甚至反恐技能。“在实际工作里,这些技能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普通乘客是感受不到的。”但魏全斌也认为,尽管西航的学生获得专业的技能培养,完全可以满足空中乘务员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培训和提升,未来才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有航司把招聘的学历门槛抬到了本科,大量非民航专业出生的学生加入到了求职大军,甚至在航司里更具有发展优势。
就业于各大航司的西航学子
“为什么国航空乘只招收本科,因为本科生处理细节的分寸和能力,以及一些商务和机舱管理能力,是靠机械式训练所无法满足的。”
因此,向更高的目标进发,只有升本,才能让西航的学生适应外部世界的变化,更加具备竞争力和发展优势,为我国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其实,“西航从建校开始便是朝构建职业本科大学的路径发展,我们绝不放弃这个目标和标准。”魏全斌说。
把职业教育“玩”出圈
用“三原色教育理念”搭建未来职业教育构想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万物互联的今天,西航常常在高校朋友圈里刷屏,学校在社交媒体上拥有多万粉丝,是全国职业院校里拥有粉丝量最多的学校。身为西航的第一任院长,学校每年都会因为他的创新走红网络,成为“别人家的学校”。
毕业红毯秀,魏全斌充当保镖
譬如年春天,魏全斌提出每年的4月1日-6日给学生们放“春假”,鼓励师生“去赏花、去恋爱”,此举传出后很快登上热搜,引来人民日报点赞,称“情感教育浸润心灵”。年,他把一直重视的大学生性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