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一周就能上岗一对一就是看视频起底

北京医院治酒渣鼻 http://m.39.net/pf/a_8733703.html

直播带货的火热,激起了人们成为主播的热情。一个麦克风、一个摄像头不知做对了什么,就能一夜爆红。而随着这个风口,不少人也盯上了“主播培训”这门生意。但是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这个市场良莠不齐,不少抱着“走红”心理的人,还没弄明白如何能把货通过直播卖掉,自己先被当成“韭菜”遭到了培训机构的收割。

直播带货市场混乱花两万请主播带货只卖千余元成法院典型案例

去年刚刚入行干果生意的苏先生想为生意打开销路,于是就想到了当下比较流行的直播带货。几经辗转找到一家MCN机构后,他选中该机构旗下一名粉丝近百万的“主播”帮助带货。当时该机构要求5万元服务费或者1万元服务费加卖货当日销售额的20%作为提成,苏先生一想是第一次合作不知道效果,于是选择了收付费较为稳妥的第二方案。

但是让苏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虽然该主播一场下来卖出了近10万元的产品,但是直播后不久,来退货的就超过了70%。不仅如此,对方却还要求按照此前的约定付服务费和提成。苏先生算下来,一场直播不仅没卖多少货,还赔了不少钱。为此,苏先生将该机构起诉到法院。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直播带货近两年兴起后,被很多商家认为是能“一夜卖断货”的利器,但是随着这一行业迅速壮大,类似的卖家与主播的带货纠纷越来越多。

日前,“山东高法”公布的典型案例显示,年5月24日,某食品公司全权委托文化公司安排主播进行直播工作,经法院组织双方对账确认,年5月29日,主播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案涉产品单,退货单,实际成交62单,销售额.9元。最终法院判决被告退回原告服务费2万元。

虽然直播带货有这样那样的坑,但是在直播的冲击下,原有坐等顾客上门的网络销售模式也跟不上潮流了。一些从事网店经营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在抖音、快手和淘系的网店中,如果不直播的话就没有流量,卖货越发艰难。但是,做直播带货的话,除非是与头部主播合作,不然很可能就是拿钱打水漂,但头部主播太贵了,不是一些中小型网店主请得起的。“那些小主播和他们背后的机构就是拿我们当韭菜割,我们还不如自己培养主播来做。”一位在淘系平台从事女装销售的店主告诉记者,他们在与几家MCN机构合作都失败后,最终选了经常给自己店里拍商品图的模特来做专职主播。这样的中小型网店越老越多,有的甚是就是老板亲自下场带货。

报名主播培训:“一对一”变群聊学习变拉人头挣钱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近一年来,随着电商直播市场越来越大,主播也成了新的职业。年,人社部等部门发布了互联网营销师新职业信息,其中,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下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

但记者也注意到,从业人员多了,但是配套的培训并没有跟上。很多主播是靠着模仿已经成名的主播风格和模式来吸引粉丝的,打造人设和视频风格被质疑抄袭的不在少数。而一些普通人希望进入这一行业但却先遭遇了“培训陷阱”。

“收了多元,连视频到底应该怎么拍都没说清楚。”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报了一个抖音培训营的课,一开始只收99元,主要是培训短视频营销。她觉得钱也不多,就交了费。但是她只收到一个直播链接,对方讲了行业前景和如何拍视频后,就结束了。她压根没听到怎么营销,在直播里提问也没人理。张女士随后找到了客服,对方表示,要升级课程,就可享受一对一培训,但是升级课程要元。

“当时想反正学会就能多卖货,也就交了”,但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她交了钱也没有能见到“一对一”的老师,而是被拉进一个多人的群里。群里禁言,每天有一个自称是“培训师”的人向群里发一些视频和语音,不能提问,也不能“私加”培训师。就这样持续了一周的时间,这个群突然解散了,客服也拉黑了自己,张女士的多元打了水漂。

而李先生则表示,自己还遭遇过更离谱的直播培训,不仅收费多元的课程被他发现其实跟网上一些20多元的课件差不多,还被推销所谓“合伙人”制度。“就是我如果拉别人来培训,能给我返钱。”

今年5月,温州市瑞安市消保委接到一起直播培训群体投诉,一家登记注册名为“杭州网红推手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构,租用瑞安一间厂房做起了直播培训,在没有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十余名消费者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