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大地书写赤诚之心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本报记者顾璐璐

谢翼飞,男,年10月25日出生于如皋县胡芝公社(现如皋市磨头镇场北乡)。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9月参加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年9月参加中共江苏省第七次代表大会。历任如皋搬经公社党委书记,南通地委办公室副主任,如皋县委员会副书记、书记,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基层干部谢翼飞用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一起治高沙、除穷根。成为县级领导后,他更是躬耕笃行、心系群众,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亲民爱民的工作作风,为南通发展贡献了力量。

治沙改土亲力亲为

年至年,谢翼飞在如皋搬经公社任党委书记等职,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书记草也栽,粪也拾,担也挑,车也推,没有一点干部的架子。”“谢书记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也从不空喊口号放空炮,要求我们做的他先做到,是真正的共产党干部。”

如皋地区曾长期流传一首民谣:“高沙土、龟背驼,下的雨水四边流。三天没雨飞沙走,种的庄稼望天收。风调雨顺半年粮,大灾之年闹饥荒。农民拿根讨饭棒,拖儿带女去流浪。”这首民谣是如皋高沙土地区自然面貌和之前农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而搬经正是典型的高沙土地区,“当时的搬经总共两万九千亩田,高沙土就占两万零三百八十六亩,这种田高低不平,保不住水,天一下雨,鱼虾肥料流失,天一放晴,又到处是灰尘。”谢翼飞说,“同样是长小麦,种玉米,收黄豆,粮收不过人家,草也收不过人家,缺粮缺草,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

怎样解决群众的“火草”问题?一次,谢翼飞随县里几位领导同志去长江边参观,江滩的芦苇等湿地植物引起了他的注意,尤其是芦苇,长得有一人多高,枝繁叶茂,晒干了可以加工成成品,大量的下脚料是好柴火。他立马找到县领导,提出了请长江、营防两地支持部分芦苇根的要求,这一请求很快得到支持。那年底,芦苇刚刚收割完,谢翼飞就赶到两地的江边滩地,搬经的河塘沟渠里,第一次栽上了可作柴火的芦苇。

将高沙土改造成良田,关键在于“广积肥”。为了弄肥料,谢翼飞专门准备了一副用于拾落粪的簸箕。“现在很多人不理解肥料的重要性,但当时各类物资严重缺乏,想要让高沙土长粮食,只能用各种办法收集有机肥。”谢翼飞以身示范,带着簸箕和专用铲子,经常一大清早,就背筐进了村,然后将捡拾到的狗粪随机倒进农户的茅厕。一开始,有人对他这样做不理解,甚至怀疑是“作秀”。对此,他很是坦然:“没什么作不作秀的,当时不仅老百姓穷,干部也穷,作为公社书记,什么事情都得做。”

治理高沙土,还要靠水利建设。为了兴修水利,那时的如皋年年有水利任务,每年忙完秋收,县里就要下达河工任务。挑担、推车,谢翼飞都冲在前面。他还特别爱动脑筋,及时总结高沙土河坡护理、绿化造林的经验,又合理搭配男女劳力,将妇女安排在接力跑的最后一棒,可以在河堤的平地上跑,省力不少。

谢翼飞出身农民,心系农民,年他调至如皋县委后,仍然在积极探索治沙改土、治穷致富的路子。因为玉米秸秆还田可以增强土壤保水保田的性能,所以谢翼飞连续7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这项工作。“但秸秆还了田,农民的草不够烧了怎么办?我就让当时的财政拨款买煤炭,用煤炭和农民换秸秆。”在他和当时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高沙土地区的农业产值有了一定的提升,为后来如皋全面推开“削平高沙土,实行旱改水”积累了经验,提振了信心。

骑车下乡不走过场

年至年,谢翼飞先后担任如皋县委副书记、书记,兼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那时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党的工作中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为经济建设,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起步,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谢翼飞和县委、县政府领导每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走基层。

当时,中央提出发展商品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他骑车下乡,逐乡调研。随行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茬,唯一不换的是那辆自行车。

年2月下旬,谢翼飞带了一个调研组到邓园乡,连续三天走乡串村,跑田头、进农户、访工厂、看孵坊。发现邓园乡村村有项目,人人有活干,商品经济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值得推广。接着又到整个城西区调研,总结了“戴庄的副业邓园的厂,城西花木家家长”的特色。

7月,他到长江镇、长青沙乡和长青沙农场,一边检查沿江防汛工作,一边调研沿江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当年秋播前,他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结合如皋实际,提出了“稳粮缩棉扩桑”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同时提出发展第一产业、振兴第二产业、开拓第三产业。要求各乡镇村组不搞一刀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后如皋全市多种经营和乡村工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下乡期间,谢翼飞吃饭一般在公社食堂,有时也到农民家中,晚上住在公社干部的宿舍或当地的小旅社。年夏天,谢翼飞从县城骑车出发,两天连续跑了几个大队,与农民在田间交谈,了解大包干责任制落实情况。傍晚到江安公社,谢翼飞听完工作汇报,布置了几项工作。当时天很热,因为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他就在公社食堂门口廊檐下摆了一个小方桌和几张条凳吃饭。晚饭后,谢翼飞忙着与公社干部谈心,与县委办公室联系工作,很晚才休息。第二天早上七点,工作人员正准备喊谢翼飞吃早饭,却看到他骑车从外面回来,头上还沾着露水。原来,天刚亮时他就到田间看棉花长势和水稻治虫情况。工作人员对他说:“谢书记,你怎么不多睡一会儿啊?”他笑答:“我从小不喜欢睡早觉,以前当公社书记时也是这样的。”

年10月28日,谢翼飞带领县委全体常委和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到长江之滨又来沙,徒步数里,进行实地察看,再乘船沿长江北汊、中汊考察又来沙、友谊沙、长青沙,然后在芦滩管理所开会。他和大家分析,如皋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沿江滩涂有较大潜力,得天独厚,不可多得。要在前几年围垦的基础上,搞好总体规划,加强基础建设,包括辟港建闸、加固江堤、修路接电,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加强芦滩管理,发展养殖业、捕捞业、水上运输业。

当时,也有人建议县委、县政府增配或更新车辆,因为县直机关只有一辆吉普车,一辆旧上海牌轿车,一辆普通工具车。而谢翼飞坚决不同意买新车:“一辆新车要花七八万元,抵得上办两个高中班,省下钱来支持教育吧。”

援建安康硕果累累

年,谢翼飞被调至南通,参与筹建南通市农业委员会,后任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至退休。这期间,在陕西省安康地区援建的工作经历令他印象深刻。年至年,作为江苏省首批援安干部,他在安康地区大力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介绍和推广江苏经验,积极促进安康地区与南通的经济技术合作,帮助当地企业引进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人员培训,为安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谢翼飞说,虽然当时安康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地基层干部几十年如一日,战天斗地,治山治水,“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常可贵。”在他们的鼓舞下,谢翼飞积极投身到援建工作中去。

年,安康的岚皋、紫阳两县正在建设一批产品有销路、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项目都是好项目,但是由于不同原因,工程难以竣工。”谢翼飞带领人员,深入两个县帮助检查工作,促进项目建设。通过他的协调,到了第二年,岚皋县缫丝厂、紫阳麻柳变电站、电解锰厂、毒重石矿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紫阳煤炭、白河汽车横版、宁峡刨花板等一批滞销的产品相继找到了销路,有的还建立了固定的产品销售渠道。

除此以外,谢翼飞还牵线搭桥,帮助安康开发了一批以当地资源为原料的新产品。他向平利县推广桑养蚕缫丝新技术,为平利县推广蚕桑事业打下良好基础。岚皋县精密铸造、羊毛衫等一批轻工产品投资少、见效快,基本做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改善了安康地区的产品结构。据当时的资料统计,自谢翼飞到安康地区开展交流后,苏陕两地联合兴办项目以及江苏协办项目达到了87个。

除了抓项目,谢翼飞还从根本处着手,抓人才培训。“当时安康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落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人才。”谢翼飞说,年,江苏为安康地区培训区乡干部67人,厂长77人,专业技术骨干人,代培工人人,促成了年安康地区人才培训计划的实施。

在谢翼飞的推动下,南通与安康地区的协作关系不断加强,启东与镇坪县,海门与白河县,海安与平利县均建立了“友好县(市)”。年,安康地区派了十余批93人来江苏交流,并在南通开发区设立窗口,南通给安康特殊优惠政策。这些都体现了两地的深厚情谊,也是谢翼飞辛勤工作的见证。

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后的谢翼飞仍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