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印发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2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年)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年)》已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

年3月15日

(此件发至县)

江苏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纲要

(-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提高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江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江苏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率先启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水平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明显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职称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等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得到推广,知识产权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作用大幅提升。

进入新发展阶段,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向纵深发展,着力破解制约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对于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设制度更完善、保护更严格、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便捷、文化更自觉、人民更满意的知识产权强省,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综合治理、严格保护。严格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构建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协同治理的保护格局,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利人合法权益。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动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突出重点、质量引领。发挥江苏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制造业集群优势,突出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自主可控,以高质量创新产出为基础,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运用体系。

——坚持战略协同、融合发展。加强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强化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等协同推进的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格局。

——坚持开放交流、合作共赢。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全方位对外交流合作,探索搭建互联互通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着力构建江苏知识产权事业开放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发展目标

到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知识产权强省,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更加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效率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7%,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6%,地理标志产品年度销售额达到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关键技术领域核心专利布局成效显著,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到年,我省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江苏特色、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强省全面建成。

三、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制度,更高质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四)健全知识产权地方法规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地方立法。建立全省知识产权立法项目储备制度,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强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地方立法研究,探索开展地理标志、外观设计、中医药和数据相关的知识产权等保护规则研究。

(五)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形成教育、经济、科技、贸易、金融等部门协同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合力。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构建管理科学、分工合理、协同共治、执行顺畅、监督有力、服务优质的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共建机制,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建设。加强重大科技创新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六)健全知识产权系列政策。加快完善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社会领域知识产权关联政策,形成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推进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促进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优化知识产权相关奖励政策,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政策中突出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和运用价值的鲜明导向。探索制定江苏传统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政策。健全知识产权政策评估机制。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高水平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七)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工作,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深入实施高水平知识产权审判机构建设工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知识产权智慧法庭建设。积极争取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检察、侦查和技术调查官队伍建设,提升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健全知识产权纠纷非诉化解机制。加强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犯罪侦查队伍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强化打击侵权假冒犯罪制度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案件执法协作机制,始终保持对链条式、区域性、产业化知识产权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推进司法审判与专利、商标、版权等行政执法有机衔接,提高协作水平和保护效率。强化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职能作用的发挥。

(八)完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进一步优化省、市、县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行政裁决权力清单,明确职责权限和管辖范围,打造一支相对独立稳定、专业化、职业化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队伍。依法行使行政部门的调查权、处罚权和强制权,强化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