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良大大
来源
良大
Hi~,我是良大。
最近更新有点慢,因为实在是太忙了,请各位见谅。
前段时间辅导了几家中小企业,让我挺开眼界,发现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机会。
比如,一家企业专门是给自动化工厂做“电风扇”的,一年营收竟然能做十几个亿;
还有一家是销售美妆用品的,假眼睫毛、眉笔等一些小件,在淘宝上能做到同领域销量前3。
这些企业的老板有个共同特点,没什么学历,都自称不是学习的料,上学时成绩贼差。
其实你去了解一下就知道,除了那些互联网创业领域,很多行业,尤其是实体行业的创业者很多都是“学渣”(不是贬义词,只是方便统称)。
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这篇文章就给各位分析一下,里面有一些我奇葩的思考,观点不见得全对,但你可能要用心看才能理解。
1
心智模式
很多书和文章的作者都会告诉你,人与人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智模式”的不同。
但到底是怎样个不同法,大家开始语焉不详。
以我的看法,最大的不同是,有的心智模式更偏向理想,而有的心智模式更接近现实。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在把我们的心智模式往理想拔高。
比如,你写作文,主题一定要正能量才行,全然不用考虑现实世界的复杂;
考试试题,也都有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全然不顾现实中,从来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根本就没有答案。
发现没?教育就是在不断培养你对现实的美化和简化能力,这些能力在一个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
你去应聘一个好岗位,肯定会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漂漂亮亮,面试时,也会章法有度的表达自己的优点。
如果你是一名企划,向领导汇报方案,你会用金字塔原理,再辅以PPT进行展示,只要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就会得到表扬和嘉奖,这个方案被实施后,如果效果不好,那是执行层面的问题,和你没关系了。
如果你是一名营业部经理,你手下一名员工的叔叔是某位大领导,因此做了一个大业务,你们部门的业绩超额完成。
如果你够精明,就一定会进行包装,向上级领导汇报,这些成绩都是因为你的九大管理举措和六大营销动作。
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动作和业绩并没有必然的逻辑,你只是运气好而已,是不能掌控的,但是你更知道,干的漂亮不如说的漂亮。
你可以把体系当成一个乌托邦,大家在里面都是演员,只要你演技好,台词溜,不出纰漏,基本就很OK了。
这些基本功,恰恰是我们在学校一直磨炼的。
然而,现实的世界却是混沌的,没有逻辑的,如果你是个生意人,把商业模式讲的再好听也没用,你唯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你心里根本没什么框架和理论,只有“就事论事”的心智。
所以,很多做企业的人,嘴是很笨的,说来说去都是车轮子话,但是你信不信,要是遇到和生意具体相关的事儿,这些人反应贼快,马上就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名校毕业的职业经理人,大庭广众下慷慨激昂的演讲,满嘴“新消费”“场景革命”,但如果他们真去创业,一般都活不过第一季。
同样的,那些商学院的教授,知名的商业顾问,但凡自己亲自下场做实业的,基本都是不得善终的。
归根结底,就是由心智模式决定的。
2
选择悖论
你大概听过一个叫做“选择悖论”的名词,是说没有选择往往才是最好的选择。
一般来讲,学霸会面临更多的选择,是进4大行?还是去互联网?
就算选择了创业,只要稍有不顺,他们也能掉头,凭借光鲜的学业优势,再去体系内谋个职位。
所以不是有句话说嘛,只要你给自己留后路,那么你就一定会走上这条路。
对于学渣,他们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但凡看到一个机会,一定会死磕到底。
前段时间认识一个MCN机构创始人。
简单讲,MCN机构就是孵化